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姜夔——《暗香》 正文

姜夔——《暗香》

2016-12-13 06:23:19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姜夔的序浅析

姓名:许正丽 学号:2011012018课程:中国古代文学C

浅析姜夔词序的功能性 摘要:词序在文学史上可以说是起步比较晚的,它始于宋代的张先,繁荣于苏轼,在姜夔那里达到了顶峰。姜夔是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音乐词人,不仅在写词上形成了独特的“清空、骚雅”的风格,更是将词序发展到一个无人企及的高度,发挥了词序最大的功能性,引起了后人对词序的研究和重视。其词序不仅语言形式优美,读来如散文般,还具有导读纪实的功能(如交代了词作的写作背景或音乐资料),同时其词序还是了解词人生平经历,内心感情的重要资料。所以,姜夔的词序在词学史上算是功能性最大最全面的,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具体的探讨姜夔词序的功能性。

关键词:姜夔;词序;功能性;散文美

前言 在词的发展之初,词的内容较为简单,大多局限于离别、相思或醉酒词,所以词题并没有得到特别的重视,再者因为词是依调所做,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为“词调”、“词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词题,但由于词牌的调名本就是曲名,词人多依曲填词,本来一开始,词调是能够体现词的内容和性质的,但随着词的发展,词调与内容渐渐变得不相干,词调仅仅是代表词的一个格律和韵律。所以唐五代之后,随着词内容题材的丰富,词人渐渐意识到有必要对词的内容做一个概括,于是词题就应运而生了。如《四库全书》“克斋词”提要说:“考《花间》诸集,往往调即是题,如《女冠子》则咏女道士,《河渎神》则为送迎神曲,《虞美人》则咏虞姬之类,唐末五代诸词例原如是,后人题咏渐繁,题与调两不干涉。”1到了宋代,词题渐渐多了起来,进而演化成了词序。词序起初只是简单的交代写作的时间及原由,以张先为代表。之后苏轼则更为全面的在词序中描述了词的写作背景、地点、体例、创作体验、相关事件和人物等。到了南宋,姜夔在张先和苏轼的基础上加入了个人的生平和情感经历也更加强了词序叙述的功能。词序的发展经历了“题材不断扩大,风格日趋丰富,形式逐渐多样,艺术愈显精美,个性日益精美的过程。”2在姜夔这里算是达到了词序运用的一个顶峰。

姜夔一生共留下了84首词,其中带序的就有72首,除去共用一篇词序的情况外,就剩三首没有词序,他的序总共有37首,这是其词作的44%,是词人所做词中用序比例最大的。序的始终并非姜夔,但却在姜夔的作品中被运用到了极致。曾经就有学者指出:“就单个词人贡献而言,张先首创题序,苏轼发扬光大,《稼轩词》小序最多,姜夔词小序质量高,价值最高。这是宋词小序发展的四个里程碑。”3姜夔之词序篇幅有长有短,文体骈散结合且内容丰富,除客观记录创作背景及相关音乐理论外,更多的是体现了姜夔个人的内心感受及其主观情感:有对时世和国家人民的忧虑、有对过往爱情的缅怀、有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也有对羁旅生涯的感慨等,流露出了强烈的个体精神和生命意识,同时与词的内容交相映衬,自成一体。下面将具体的对其词序的各个功能性进行详细的分析。 1《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

2 赵晓岚.论宋词小序。文学遗产.2002年6月

3 刘华明.宋词小序综论.常熟高专学报.2003年1月

一、明确时间、地点、事由和创作动机及缘由

不管是词还是诗亦或其他文体作品,要全面的了解其含义和作者借此想表达的思想感情,它创作的相关背景是不可忽视的。根据背景资料我们可以更加准确的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及其思想意涵。历史证明单凭作者给我们的文字内容而不了解它相关的创作背景有时是很难正确的把握作品的真正蕴含的。最明显的例子便是朱庆馀的《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诗如果不了解作者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的,写给什么人,又为何而写,就很容易理解成只是一首普通的生活诗。由于写作时间的久远及史料缺乏,有很多古人的诗词由于无法考证他的写作时间等背景,导致无法明确作者想表达的想法而屡存争议,如曹植的很多诗歌,其中争议最大的《侍太子坐》的写作时间至今很多学者仍有争论,从而对作者在这首诗所表现的对曹丕的态度也有所分歧。清代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就说:“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以遽论其文也。”所以明确作品的写作时间地点及创作缘由等背景对把握作者其人其文都有很大的帮助。姜夔的词绝大部分都在其词序中交代了这些背景资料,如怀人词《鬲溪梅令》的词序:“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 记梦词《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思友词《点绛唇》的词序:“丁未冬,过吴松作。”等。这些词的序比较简短,像这样的短序姜夔一般都只是直接将写作时间地点或事由点出来,简明扼要,目的明确。较长的词序一般在姜夔的记游和写景的词中出现。在这些词的词序中,姜夔不仅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地点,还描述了创作的缘由动机,有些还为词奠定了一种感情基调。如《一萼红》:“丙午人日,予客长沙别驾之观政堂。堂下曲沼......湘云低昂,湘波容与,兴尽悲来,醉吟成调。”从序中知道,这首词写于丙午年的人日,即宋孝宗淳熙十三年正月初七这一天。而人日是怀念远未归来的远人之日。这一天,词人住居于观政堂中,看到眼前之景物,想到一些人和事,不仅悲从中来,因而做了这首词。据夏承涛先生《姜夔年系》所言,这是姜白石词中最早怀念合肥女子之作。4姜夔在这类词序中触景伤情,注入了创作主体的情感线索,突破了前人词序仅仅作为一种注脚的局限,让读者在更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的同时,也在思想感情上更靠近作者的内心。从而更为准确的把握了作者在其作品中所传达出来的涵义。

二、是研究音乐理论的重要史料

姜夔不仅是南宋著名的诗词人,还是南宋第一词调歌曲的音乐家。他精通音律,善吹箫弹琴,并能填词谱曲,给后人留下了很多乐论作品。其中他的自度曲广为人们称道,在宋代词乐上占据着及其重要的位置,成为探究宋代词调乐曲的珍贵史料。他经常将乐理知识运用到他的词作上来,自己填词和谱曲,他称其为自度曲。姜夔共创作了十四首自度曲,并全部带有词序,收录在《白石道人歌曲》中。姜夔的很多首词的词序介绍了自度曲的创作,也有很多首词序是考证了相关的乐曲乐调。如《长亭怨慢》的词序:“予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後阕多不同。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予深爱之。”在这首词序中,姜夔表明了他喜爱自度曲的态度并说明自己创作自度曲的特征。而《暗香》:“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则描述了创作此自度曲的原因。另外在一些词序中姜夔记录了自己对乐调的考证和对一些失传已久的乐曲的发现。“姜夔序中对乐调的考证,既涉及到词体、词调、词韵等词乐理论,

又论述了宫调、转调、乐器演奏等音乐理论。典型的是《徵招》序,不计标点,共425字,交代了调名的由来,并阐述了关于宫调的理论,可算是一篇学术小论文。”5《醉吟商小品》的词序描述了他发现失传已久的琵琶四曲之一的《醉吟商朝渭州》,当下即赶紧学习该曲的品玄法,还谱成了新的《醉吟商小品》。 《凄凉犯》的序则是阐述了犯调的概念,使宫调相犯来增加乐曲的变化。此外还有很多首词序谈到了有关音乐的理论和想法,对南宋后期词坛创新和词式上的格律变化有很大的影响。为后人研究宋人音乐词调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参考资料。

三、“读其序解其情”

姜夔父亲姜噩,曾任湖北汉阳县知县。姜夔幼年随宦,往来汉阳二十余年。但父亲过早去世,少贫孤寒,屡试不第,终生过着飘零羁旅的生活。二十多岁时寄居在姐姐的家里。后来在湖南长沙有幸结识了诗词名流千岩老人萧德藻,得到老人的赏识和怜惜,不仅将侄女嫁与他,还将他引荐给当时著名的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人,并跟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经常一起交流诗文,谈论理想。之后,姜夔迁居杭州,生活愈发的清贫,主要靠朋友救济和卖字。但即便如此,姜夔仍保持一股清高耿介的气质和秀拔的人品。晚年时光多旅食于杭、嘉、湖之间。当寓居武康时,与白石洞天为邻,有潘转翁者号之曰:“白石道人”。夔答以诗云:“南山仙人何所食,夜夜山中煮白石,世人唤作白石仙,一生费齿不费钱。”用来自解自身之清苦。他在饱经颠沛转徙的困顾生活后,嘉定元年(1208)病卒于临安(今杭州)水磨方氏馆旅邸。幸得友人捐助,才获得就近安葬。姜夔虽一生困顿窘迫,居旅不定,却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不朽的名作。他对词序的贡献在学界是公认的,他不但将词序发展成语言形式优美的小品文,而且内容丰富,包含了主体意识和审美感受,词人内心情感可见一斑。姜夔在其词序中把他自身对人、事、物的想法和感叹通过景物,借助意象表现出来,倾注了个人的悲喜哀愁,经常景中夹情,叙述、抒情融为一体。“他的词序行文自由、结构灵活,从中我们也可以窥视其个人的性格特征,敏感、细腻、温婉、自由,这些序与词结合在一起,时而相称,时而对比,但都能相映成趣,协和完美。”6姜夔的词序是我们了解其性、其情、其思必不可少的资料。

1.感时伤事,忧国忧民

在姜夔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复杂。战争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在宋孝宗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姜夔从湖北顺江而下,到达扬州,看到扬州饱经战火的摧残,已不复当年繁华,成为了一座空城。于是感慨万千的姜夔怀着沉重的心情写下他现存的第一首词《扬州慢》,这时候的姜夔仅二十一岁。《扬州慢》的序曰:“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从序中我们可以看出姜夔在目睹扬州今非昔比的萧条和荒凉之后,于空城四壁、“戍角悲吟”中的痛苦,感受得到他在战争离乱中怀念故土的悲怆情怀。序中千岩老人认为其“有《黍离》之悲”,《黍离》出自《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描写的是西周灭亡后,一位周朝士大夫路过旧都,见昔日宫殿夷为平地,种上庄稼,不胜感慨,于是就写下了这篇忧伤悲痛的诗歌。表达了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再有《翠楼吟》:“淳熙丙午冬,武昌安远楼成,与刘去非诸友落之,度曲见志。予去武昌十年,故人有泊舟鹦鹉洲者,闻小姬歌此词,问之,颇能道其事,还吴为予言之。兴怀昔游,且伤今之

离索也。”同样看出姜夔对于今非昔比的景象的感慨和怀念之情,并借之抒发自己感时忧国的伤悲。“武昌安远楼成”可见词人专为“安远”而去,可眼前之景物已不复当年摸样,于是“兴怀昔游,且伤今之离索也。”类似之情感也可见于《凄凉犯》的词序。读姜夔的词序,眼前可时常浮现一个感时伤事,忧国忧民,而且非常怀旧的游子形象。

2.飘零不定,羁旅情思

姜夔终其一生居无定所,飘荡流离,以江湖游士的身份数十年来依靠朋友接济。在漂泊中充满了孤独无依的羁旅情思以及饱含了对恋人亲人的不舍和对故土的思念之情。到了晚年时,常常流露出对时光飞逝的感叹和对人生迟暮的忧思。“姜夔是典型的的江湖游子,那种蕴含心中在词中又难以尽说的悲苦,他常常在序中予以发抒。”8如《探春慢》的序:“予自孩幼从先人宦于古沔,女须因嫁焉。中去复来几二十年,岂惟姊弟之爱,沔之父老儿女子亦莫不予爱也。丙午冬,千岩老人约予过苕,岁晚乘涛载雪而下,顾念依依,殆不能去。作此曲别郑次皋、辛克清、姚刚中诸君。”姜夔少年时期在其姐姐家生活了二十多年,与其姐姐和那里的乡亲父老建立了十分深厚的感情。但后来因种种原因离开了那里。这首《探春慢》写了淳熙十三年丙午(公元1186年)秋,姜夔回到汉阳探望生活在那里的姐姐和郑次皋、辛克清等朋友们。因常年漂泊旅外,亲情,乡情对姜夔来说非常的珍贵,因而当要离别时“顾念依依,殆不能去。”既对少年时光温暖情感的留恋,又对自己衣食无着,前途未卜的惆怅。在《一萼红.古城阴》的序中,姜夔描述了在人日这个怀念远在天涯的未归之人的日子里,居住在长沙萧德藻的观政堂的他看到周围“卢橘幽篁” “官梅数十株”等美景,不禁“野兴横生,亟命驾登定王台,乱湘流入麓山。”但当他登上岳麓山,极目远眺,看到眼前湘江之水正向远方流荡,水云缭绕,不觉“兴尽悲来”心生无限感伤。想到在这正月人日里,家家户户都在大团圆,门上贴着金鸡图样,过节日的气氛越来越浓,而自己却还在外漂泊,顿时羁旅情思涌上心头,勾起无限往事,更添一悲愁。姜夔的序向我们讲述了其生平之飘零、之不安、之感伤,让我们进一步体会到词人内心的孤独无依、敏感哀愁。

3.难忘一生挚爱

姜夔早年曾在江、淮、湖、湘一带游历,在合肥时结识了弹琵琶的两姐妹,而姜夔正好对音乐情有独钟,因而他们一见如故,姜夔更是爱上了其中的姐姐。从此两人结下不解之缘,但之后因姜夔生活无法自食,又漂泊不定,两人终无法厮守在一起。这一段感情成为姜夔一生中最重要,最令他魂牵梦萦又痛心不已的经历。在夏承焘先生的力作《姜白石词编年笺校》里,记录了姜白石从1176年到1197年前后二十年多年的感情经历,他认为:“姜夔用情之专之深,在两宋文人中只有陆游可与之相比,这也使得姜夔的词具有极为感人的品质。”9姜夔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不但使其词感人肺腑,也使其词序哀婉动人。《淡黄柳》序:“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姜夔与恋人在赤阑桥相遇相恋,其地多柳树,他们分手时正是梅开时节。据夏承焘先生考证:“白石客合肥,尝屡来屡往,其最后之别在光宗绍熙二年辛亥,辛亥一年亦尝数次往返,两次离别皆在梅花时候。” 10 所以我们除了在其词序中看到很多关于琵琶、调等音乐理论外,还经常看到柳和梅,姜夔常借此来表达离愁别绪和内心的相思之情。这首《淡黄柳》的序描述了他回到阔别已久的南宋边城合肥,此时的合肥虽然已相对和平十多年,但之前几十年饱受战争的蹂躏,至今看过去仍有满目荒凉之感。姜夔再次来到此地,举目所见,

合肥巷陌一片凄凉。此时柳树夹道,依依可怜,不免触景伤情,想起往日与恋人之种种,不觉更添思念之情。古代文人歌妓相恋,不乏深情挚爱者,如秦观之“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晏几道之“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等,但钟情于一人者却是少之又少,姜夔用情之专、之深是很少文人可以比拟的。但现实残酷,生活所迫,两人无法结成连理,只能将对对方的思念之情埋藏在心里。夏承焘说姜夔的题序常常乱以他词,“此见其孤往之怀有不见谅于人者”11 当内心的痛苦和思念无处安放,难以述怀时,梦之景象便呈现出来。姜夔的很多首词的词序都记录了他做梦的时刻,如《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江梅引》:“丙辰之冬,予留梁溪,将诣淮而不得,因梦思以述志。”写这首《江梅引》时,姜夔已经四十二岁,在尘世漂泊了几十年,目睹了人世间诸多事物,常常无限感慨,见到梅花更引起相思之情如潮涌,“姜白石“将诣淮而不得”实际上是担心前往合肥后难以见到故人。五年前,姜白石最后一次去合肥,在那里等了整整一个秋天也没有见到合肥女子,如今在梦里也找不到她了。”12 姜夔对钟情女子的爱恋之情不禁让人心生感叹:“情到深处人孤独,爱至穷时尽沧桑。”有情人却不能终成眷属,不免令人扼腕叹息。姜白石的情和思终留给了后人一首凄婉的哀歌和一个伤情的佳话。

结语:姜白石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挥了词序的最大作用,使其不单是单调乏味的词的注脚,而成为一篇独立的优美小品文。其词序内容丰富,感情多彩,功能性强,是我们了解姜夔的生平经历、内心活动和情感世界不可多得的资料。其次,读姜夔之词序,就像在感受一篇篇美妙的散文,其语言质朴优美,形式变化多样。但由于篇幅有限,笔者不在这里展开分析。总之,姜夔的词序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和研究价值,在词学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艺术造诣。

参考文献:

1.《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

2.赵晓岚.论宋词小序。文学遗产.2002年6月

3.刘华明.宋词小序综论.常熟高专学报.2003年1月

4.

5.周京艳.《姜夔词序的散文美》.湖南师范大学410081.文学界2010年01期

6.姜夔自度曲的音乐创作风格研究.李建荣.河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7.词解姜夔.孟斜阳.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

8.同5

9.

10.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272页 中华书局 1958

11.

12.孟斜阳.词解姜夔.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P217

篇二:关于姜夔的介绍

关于姜夔的介绍

姜夔(kuí),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1人物综述

人物简介

姜夔(jiāng kuí 1155—1221),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与姜石帚并非一人。汉族,饶州鄱阳(今 江西鄱阳县)人。南宋词人。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早有文名,颇受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人推赏,以清客身份与张镃等名公臣卿往来。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工诗词、精音律、善书法、对词的造诣尤深。有诗词、诗论、乐书、字书、杂录等多种著作。

幼年随父宦居,青年时代曾北游淮楚,南历潇湘,后客居合肥、湖州和杭州,是个浪迹江湖、寄食诸侯的游士。他一生清贫自守,耿介清高,终生布衣。

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姜夔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 主要作品

今存词八十多首,多为记游、咏物和抒写个人身世、离别相思之作,偶然也流露出对于时事的感慨。其词情意真挚,格律严密,语言华美,风格清幽冷隽,有以瘦硬清刚之笔调矫婉约词媚无力之意。代表作《暗香》、《疏影》,借咏叹梅花,感伤身世,抒发郁郁不平之情。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其《扬州慢》(淮左名都)是较有现实内容工作,它通过描绘金兵洗劫后扬州的残破景象,表现对南宋衰亡局面的伤悼和对金兵暴行的憎恨。词中“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几句颇受人们称道。他晚年受辛弃疾影响,词风有所转变,如《永遇乐·云隔迷楼》、《汉宫春·云日归欤》等,呈现出豪放风格。《白石道人歌曲》中有十七首自度曲,并注有旁谱,是流传至今的唯一完整的南宋乐谱资料。姜夔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是格律派的代表作家,对后世影响较大。其诗初学黄庭坚,后学晚唐陆龟蒙,虽精心刻意词句,但较少纤巧之痕,诗风清妙秀远,如《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等。所著《诗说》颇有独到见解。生平详见夏承焘《姜白石编年笺校》等。卒年据《姜夔卒年新考》。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和琴曲《古怨》。

篇三:宋 词 欣 赏---姜夔作品集

宋 词 欣 赏

——姜夔作品集

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生卒年:1154—1221。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身不仕,幼年随父宦居,青年时代曾北游淮楚,南历潇湘,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画和朋友接济为生。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后客居合肥、湖州和杭州,是个浪迹江湖、寄食诸侯的游士。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唐雅乐名。唐初命太常少卿祖孝孙、张文收等斟酌古今,参定雅乐,造十二和乐,合四十八曲,八十四调,称太常雅乐。

他一生清贫自守,耿介清高,“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 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姜夔的词题材广泛,抒发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

今其词共存八十多首,多为记游,咏物和抒写个人身世、离别相思之作,偶然也流露出对于时事的感慨。其词情意真挚,格律严密,语言华美,风格清幽冷隽,有以瘦硬清刚之笔调矫婉约

词媚无力之意。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党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

晚年受辛弃疾影响,词风有所转变,呈豪放风格。《白石道人歌曲》中有十七首自度曲,并注有旁谱,是流传至今的唯一完整的南宋乐谱资料。姜夔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是格律派的代表作家,对后世影响较大。其诗初学黄庭坚,后学晚唐陆龟蒙,虽精心刻意词句,但较少纤巧之痕,诗风清妙秀远,所著《诗说》颇有独到见解。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和琴曲《古怨》。

《点绛唇》

丁未冬,过吴松作。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公元1187年(南宋淳熙十四年丁未)冬天,姜夔往返于湖州与苏州两地之间,经过吴松(今江苏吴江)时,乃作此词。

《鹧鸪天》

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

京洛风流绝代人,因何风絮落溪津。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红乍笑,绿长颦,与谁同度可怜春。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

宋孝宗淳熙十年(1189)年,姜夔在苕溪(今浙江湖州)为一位女子的不幸身世所感动而作此词。此词虽有深情,由于用冷笔处理,故显得气体高妙,清远空灵。

《踏莎行》

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杏花天影》

丙午之冬,发沔口,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北望淮楚,风月清淑,小舟挂席,容与波上。

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 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

此词为羁旅怀思合肥恋人之作。

《浣溪沙》

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此词的显著艺术特色,是以哀景写欢乐,以淡笔写浓情。上片以雁怯重云,画船载愁,浪打船头等惨淡景象反衬归家之欢欣,下片的春浦渐绿,小梅长枝,灯火催归等淡语写想法的浓情。

《江梅引》

丙辰之冬,予留梁溪,将诣淮南不得,因梦思以述志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筝空,无

雁飞。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漂零客,泪满衣。

《扬州慢》

春熙丙申之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岁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冬至日,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暗香》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风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姜夔——《暗香》》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497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姜夔——《暗香》
相关文章
  • 姜夔——《暗香》

    姜夔的序浅析姓名:许正丽学号:2011012018课程:中国古代文学C浅析姜夔词序的功能性摘要:词序在文学史上可以说是起步比较晚的,它始于宋代的张先,繁荣于苏轼,在姜夔那里达到了...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