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张九龄:感遇·其二 正文

张九龄:感遇·其二

2016-12-10 10:17:29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张九龄:感遇·其二

篇一:第001首_《感遇》(张九龄)

001首 感遇(张九龄)

《感遇·其一》 张

九龄

lányachūnwēiruí

兰 叶 春 葳

蕤 ,

qiūji?ɡuìhuá

jiǎo 桂 华 秋 皎 洁 。

xīnxīncǐshēnɡyì

欣 欣 此 生

意 ,

zìěrw?ijiāji?

自 尔 为 佳

节 。

shuízhīlínqīzhě

谁 知 林 栖

者 ,

w?nfēnɡzu?xiānɡ

yua

闻 风 坐 相

悦 。

mùxīncǎoyǒubě

n 草 木 有 本 心 ,

h?qiúměir?nzh?

何 求 美 人

折 ?

《感遇·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

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

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张九龄(673-740)唐代大臣、人。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

少聪慧能文,唐中宗景龙(707-710)初年进士,为校书郎。后又登“道侔伊吕”制科,为左

拾遗。唐玄宗开元(713-741)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为唐代名相。

张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其诗早年词采清丽,情致深婉,为诗坛前辈张说所激赏,被贬

后风格转趋朴素遒劲。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

初所沿习的六

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有《曲江集》二十卷传世。

【注解】:

1.葳蕤:枝叶茂盛

而纷披。

(葳蕤wēi ruí,形

容枝叶繁盛,羽毛装饰华丽鲜艳的样子,也可形容植物生长茂盛的样子,也可比喻词藻华丽。)

2.坐:因而。

3.本心:天性。

【韵译】:泽兰逢春

茂盛芳馨,桂花遇秋皎洁清新。

兰桂欣欣生机勃发,

春秋自成佳节良辰。

谁能领悟山中隐士,

闻香深生仰慕之情?

花卉流香原为天性,

何求美人采撷扬名。

【评析】:

此诗系张九龄

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

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诗一开始用整

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

三、四句,写兰桂

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

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

全诗一面表达

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

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感遇·其二》 张九龄

jiānɡnányǒudānjú

江 南 有 丹 橘 ,

jīnɡdōnɡy?ulùlín

经 冬 犹 绿 林 。

qǐyīdìqìnuǎn

岂 伊 地 气

zìyǒusuìhánxīn

自 有 岁 寒

kěyǐjiànjiāka

可 以 荐 嘉

nàih?zǔzh?nɡshēn

奈 何 阻 重

yùnmìnɡw?isuǒyù

运 命 惟 所

xúnhuánbùkěxún

循 环 不 可

túyánshùtáolǐ

徒 言 树 桃

cǐmùqǐwúyīn

此 木 岂 无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

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

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

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

岂无阴。 , , ! , 。 , ? 。

【注解】:

1、岂伊:岂唯。

2、岁寒:孔子有

岁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语。后人常作砥砺节操的比喻。

3、荐:进献。

【韵译】:江南丹桔

叶茂枝繁,经冬不凋四季常青。

岂止南国地气和暖,

而是具有松柏品性。

荐之嘉宾必受称赞,

山重水阻如何进献?

命运遭遇往往不一,

因果循环奥秘难寻。

只说桃李有果有林,

难道丹桔就不成阴?

【评析】:

读此诗,自然想到

屈原之《桔颂》。诗人谪居江陵,正是桔之产区。于是借彼丹桔,喻己贞操。

诗开头二句,

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以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三、四句用反诘,说明桔之高贵

是其本质使然,并非地利之故。五、六句写如此嘉树佳果,本应荐之嘉宾,然而却重山阻隔,

无法为之七、八句叹惜丹桔之命运和遭遇。最后为桃李之被宠誉,丹桔之被冷遇打抱不平。

全诗表达诗人

对朝政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愤懑。诗平淡自然,愤怒哀伤不露痕迹,语言温雅醇厚。桃李媚时,

丹桔傲冬,邪正自有分别。

《感遇·其三》 张九龄

篇二:感遇

感遇·其一》

作者: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

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

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

美人折?

【注解】:

1、葳蕤:枝叶茂

盛而纷披。

2、坐:因而。

3、本心:天性。

【韵译】:

泽兰逢春茂盛芳馨,

桂花遇秋皎洁清新。

兰桂欣欣生机勃发,

春秋自成佳节良辰。

谁能领悟山中隐士,

闻香深生仰慕之

情?

花卉流香原为天性,

何求美人采撷扬名。

【评析】:

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 抒发诗

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诗一开始用整

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

三、四句,写兰桂

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

五、六句以“谁知”

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 情怀。

全诗一面表达

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诗以 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

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篇三:唐诗《感遇 其二》及赏析

《感

遇·其二》

作者:张九龄

江南有丹桔,经冬

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

岁寒心。

可以荐佳客,奈何

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

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

岂无阴。

【注解】:

1、岂伊:岂唯。

2、岁寒:孔子有

“岁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语。后人常作砥砺节操的比喻。

3、荐:进献。

【韵译】:

江南丹桔叶茂枝繁,

经冬不凋四季常青。

岂止南国地气和暖,

而是具有松柏品性。

荐之嘉宾必受称赞,

山重水阻如何进

献?

命运遭遇往往不一,

因果循环奥秘难寻。

只说桃李有果有林,

难道丹桔就不成

阴?

【评析】:

读此诗,自然想到

屈原之《桔颂》。诗人谪居江陵,正是桔之产区。于是借彼丹桔,喻己贞操。

篇二:唐诗《感遇 其二》及赏析

《感遇·其二》

作者:张九龄

江南有丹桔,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解】:

1、岂伊:岂唯。

2、岁寒:孔子有“岁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语。后人常作砥砺节操的比喻。

3、荐:进献。

【韵译】:

江南丹桔叶茂枝繁,

经冬不凋四季常青。

岂止南国地气和暖,

而是具有松柏品性。

荐之嘉宾必受称赞,

山重水阻如何进献?

命运遭遇往往不一,

因果循环奥秘难寻。

只说桃李有果有林,

难道丹桔就不成阴?

【评析】:

读此诗,自然想到屈原之《桔颂》。诗人谪居江陵,正是桔之产区。于是借彼丹桔,喻己贞操。

诗开头二句,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以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三、四句用反诘,说明桔之高贵是其本质使然,并非地利之故。五、六句写如此嘉树

佳果,本应荐之嘉宾,然而却重山阻隔,无法为之七、八句叹惜丹桔之命运和遭遇。

最后为桃李之被宠誉,丹桔之被冷遇打抱不平。

全诗表达诗人对朝政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愤懑。诗平淡自然,愤怒哀伤不露痕迹,语言温雅醇厚。桃李媚时,丹桔傲冬,邪正自有分别。

篇三:感遇四首之二

感遇四首之二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感遇:古诗题,用于写心有所感,借物寓意之诗。诗人在贬官荆州期间作《感遇》诗12首,此处所选分别为第二首。

1]林栖者:指隐士。

[2]美人:喻指理想中的同道者。

这首哲理诗是张九龄贬为荆州长史后所作。开元末期,唐玄宗沉溺声色,怠于政事,贬斥张九龄,宠任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和专事逢迎的牛仙客。牛、李结党,把持朝政,排斥异己,朝政更加腐败。张九龄对此是十分不满的,于是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托物寓意,写了《感遇十二首》,朴素遒劲,寄慨遥深。此为第一首,诗以比兴手法,抒发了诗人孤芳自赏,不求人知的情感。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屈原《九歌·礼魂》中,有“春兰与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句。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换成了秋桂,师古而不泥古。兰桂对举,兰举其叶,桂举其花,这是由于对偶句的关系,互文以见义,其实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指全株。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的意思,“葳蕤”两字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洁净的感觉,“皎洁”两字,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兰桂两句分写之后,用“欣欣此生意”一句一统,不论葳蕤也好,皎洁也好,都表现出欣欣向荣的生命活力。第四句“自尔为佳节”又由统而分。“佳节”回应起笔两句中的春、秋,说明兰桂都各自在适当的季节而显示它们或葳蕤或皎洁的生命特点。(“自”当“各自”解,“尔”当“如此”解,即代表“葳蕤”和“皎洁”。)这里一个“自”字,不但指兰桂各自适应佳节的特性,而且还表明了兰桂各自荣而不媚,不求人知的品质,替下文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作了伏笔。

起首四句,单写兰桂而不写人,但第二句却用“谁知”突然一转,引出了居住于山林之中的美人,即那些引兰桂风致为同调的隐逸之上。“谁知’两字对兰桂来说,大有出于意料之外的感觉。美人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香,因而发生了爱慕之情,“坐”,犹深也,殊也。表示爱慕之深。诗从无人到有人,是一个突转,诗情也因之而起波澜。“闻风”二字本于《孟子·尽心篇》,其中说:“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张九龄就把这章中的“闻

风”毫不费力地拉来用了,用得这样恰如其分,用得这样自然,用得这样使读者毫不觉得他在用典故,这也是值得一提的。

最后二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何求”又作一转折。林栖者既然闻风相悦,那未,兰桂若有知觉,应该很乐意接受美人折花欣赏了。然而诗却不顺此理而下,忽开新意。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而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赏。很清楚,诗人以此来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份,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利达。全诗的主旨,到此方才点明;而文章脉络也一贯到底。上文的“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与这里的“草木有本心”互为照应;上文的“谁知林栖者,闻风尘相悦”,又与“夫人折”同意相见。这最后十个字,总结上文,滴水不漏。

古体诗而只写八句,算是短小的了,而张九龄在寥寥短章中,狮子搏兔,也用全力。诗前二句是起,三四句是承,五六句是转,七八句是合,结构严谨。而且做到了意尽词尽,无一字落空。表现形式上,运用了比兴手法,词意和平温雅,不微不昂,使读者毫不觉得在咏物的背后,讲着高雅的生活哲理。

其时,唐朝处在全盛时期,但却又隐伏着种种社会危机。张九龄针对社会弊端,提出以“王道”替代“霸道”的从政之道,强调保民育人,反对穷兵黩武;主张省刑罚,薄征徭,扶持农桑;坚持革新吏治,选贤择能,以德才兼备之士任为地方官吏。他的施政方针,缓解了社会矛盾,对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开元盛世”起了重要的作用,因而被后世誉为“开元之世清贞任宰相”的三杰之一。


张九龄:感遇·其二》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324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张九龄:感遇·其二
相关文章
  • 张九龄:感遇·其二

    张九龄:感遇·其二篇一:第001首_《感遇》(张九龄)第001首感遇(张九龄)《感遇·其一》张九龄lányachūnwēiruí兰叶春葳蕤,qiūji?ɡuìhuájiǎo桂华秋皎洁。xīnxīncǐ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