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雕版印刷术 正文

雕版印刷术

2017-04-22 08:25:11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参观雕版印刷调查报告

关于雕版印刷的调查报告

“啪啪”的鞭炮声,打破古镇一年的幽静,唤醒了人们百年的记忆。被阳光洒满的陈旧的屋顶,灵动的勾头,粉墙的画痕,无不带着历史的优雅,向人们诉说着当年的辉煌。春耕节的这天,我们来到了沉睡已久的培田,然而每年的春耕节是培田最热闹的一天。

也是在这天让我见识到了闻名

已久的四堡雕版印刷,经过二十多

道工序磨砺,几个月甚至是几年的

雕琢。 才沉淀了完美的杰作,整

个流程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文化气

息。雕版印刷术是一种具有突出价值且民族特征鲜明、传统技艺高度集中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约在公元600年前后的隋朝,人们从刻印章中得到启发,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发明了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粘贴上抄写工整的书稿,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纸正面和木板相贴,字就成了反体,笔划清晰可辨。雕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面没有字迹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体凸出的阳文,和字体凹入的碑石阴文截然不同。印刷的时候,在凸起的字体上涂上墨汁,然后把纸覆在它的上面,轻轻拂拭纸背,字迹就留在纸上了。四堡雾阁、马屋四周盛产枣木、梓木、梨木和小叶樟,雕印所需的纸张和烟墨可以就近取材。而制作流程大致可总结为四个环节,每个环节又有若干程序:1、备料,即制版、备纸、备墨;2、雕版,即写版、校正、上版、雕刻;3、刷印与套色;4、装帧。

雕版印刷凝聚着中国造纸术、

制墨术、雕刻术、摹拓术等几种优秀的汉族传统工艺,最终形成了这种独特的汉族文化工艺;它的实施对文化传播和文明交流提供了最便捷的条件。

位于福建省连城县西南部,离国家级风景区“冠豸山”约20公里的地方藏着古老的小镇他就是培田,古代这里是通往汀州府的交通要道。他背依武夷山脉,地远天偏,也许正是因为这原因四堡的雕版

印刷才成为唯一活着的古代雕版印刷的见证者。据史料

记载,四堡雕版印刷业有南宋末年、明朝成化年间(1465

年至1487年)、明朝万历八年(1580年)三种起源说。

而何说为准,尚待考证,但足已说明它的源远流长。经

历数百年发展,在乾隆、嘉庆、道光三代进入鼎盛时期,

印坊柿比,书楼林立,世代相传大书屋至少百家,中小

书坊星罗棋布。当地书商达数百之多,

有定点经销,有流动贩卖。外地书商也

络绎不绝前来批售,使四堡刊印书籍"

垄断江南、行销全国、远播海外"。后

随印刷业的工艺革新和发展,逐渐式微。

在和参展的师傅交流过程中我们得

知,由近代印刷技术所产生的刻书质量、

效率使传统雕印技

术望尘莫及。

四堡刻

书的市场逐渐萎缩。他们的收入主要来自去各地的展出和个人收藏,不过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欣赏到雕版印刷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之美,家长更在乎的是他们的孩子是否能学到什么,邀请他们的人和收藏的人也逐步递增。雕版印刷术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得以延续。冯骥才先生曾经在《葵未手记》中说过文化受到自己主人的轻视才是真正的悲哀。但是从大文明的系统上说,中华文明传承未断。

关于雕版印刷术的报告

姓名:刘国萍

班级:13美术设计 学号:18159801013

篇二:雕版印刷的简介

雕版印刷

什么是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是一种这样的印刷的方式:即将文字、图像雕刻在平整的木板上,再在版面

上刷上油墨,然后在其上覆上纸张,用干净的刷子轻轻地刷过,使印版上的图文清晰地转印到纸张上的工艺方法。

雕版印刷的别称

雕版印刷的“雕版”在我国古代有各种各样的叫法,最为常见的有“镂版”、“刻版”、“刊版”、“墨版”、“椠版”、“梓版”等。其中“椠”是延用了古代片牍的名称;而“梓”则是因为梓木是雕版印刷中的重要材料而得名。雕版印刷有时也称“付椠”、“付梓”或“梓行”、“刊行”等。在“版”字方面,在古代的出版、印刷的文献中,往往是“版”、“板”通用,而较多的则是运用“板”字。到了清代,在出版、印刷的著作中,才普遍使用“版”字。

雕版印刷雕版的材料

雕版印刷所用的雕版材料主要是选用纹理较细的木材,

如枣木、梨木、梓木、黄杨木等。至于选用那一种木材做雕

版,一般是要根据印刷品的精细程度,再选用硬度不同的木

材。

雕版使用木材图

雕版印刷的工作流程

雕版印刷的工作流程分为以下三步:

首先,是雕刻印刷版。一般是请书法很好的人写版,即

将要雕刻的内容先写在一张纸上,然后将写好的纸稿反贴于

预先准备好的木板表面,给予一定的压力,使文字或图像呈

反向转移到木板上,再由雕刻工人雕刻成反向凸起的文字或

图像。校正无误后就准备进 印版刷墨图

下一道工序。

其次,是刷油墨。先将雕刻的版(称印版)固定在一个

台面上,用刷子沾上油墨均匀地涂布在印版的表面,从而完

成刷墨的过程。

最后,就是印刷。印版刷好油墨之后,就在刷好油墨的

印版表面覆盖上一张纸张用干净的刷子轻轻地拍打整个纸

面,揭下纸张之后便完成了一次印刷。然后重复第二、第三

两过程,从而完成大批量的印刷品。

雕版制版图

雕版印刷品的最早形式

早期的雕版印刷工艺十分简陋,一般只是单页小型的印刷品,

如一首诗,一幅图画等,后来随着雕版印刷工艺水平的提高,才

出现了印刷大篇幅的印刷品。

在印刷品的版式方面,也是

随着印刷工艺的提高而不断改

进的。初期的印刷品也是单页的

早期印刷品图 形式,版式也不固定,这时的版

式主要是上图下文,版面呈矩形,雕版印刷品装帧图

符合黄金分割比例。后来出现的印刷品,虽然是整部书或整

卷佛经,但仍采用写本的卷轴装帧形式,除高度统一外,在宽度方向比较随意,一般以单张纸的宽度为准。到了唐代后期由于出现了旋风装、经折装和册页等书籍装帧形式,版面的形式也就因此而得到了统一。

篇三:印刷术与世界文化的联系

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历史及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张文彬 201301031065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工业设计13-2

内容摘要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源自道家的雕版印刷,它活跃于唐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代的毕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昇为印刷术的始祖。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印刷术先后传到朝鲜、日本、中亚,西亚和欧洲地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

关键词:印刷术 毕昇 金刚经 发展

唐代以前,无论使用简牍、缣帛,亦或是是纸张,文字的复制都以手工抄写方式进行。显然,这种复制方式费时费功,且错讹难免,书籍抄本的数量也非常有限,严重制约着信息的传播。这一现象直到印刷术的诞生才得以根本解决。人们从拓印中受到启发,开始了印刷的路程。最开始时雕版印刷(刻板印刷),隋唐时期较为盛行。

雕刻版面需要大量的人工和材料,但雕版完成后一经开印,就显示出效率高、印刷量大的优越性。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雕版印刷实物是在敦煌发现的印刷于公元868年的唐代雕版印刷《金刚经》,印制工艺非常精美。 宋代(960-1279),雕版印刷已发展到全盛时代。公元971年成都刻印全部5048卷的《大藏经》,雕版13万块,花费12年。至今中国仍保存着大约700本宋代的吊版印刷的古籍,清晰精巧的字迹使之被认为是稀有的书中典范。但不可否认的是站在现在的立场上说,雕板印刷,既笨重费力又耗料耗时,不仅存放不便,有错字又不易更正。《大藏经》5000多卷,雕了13万块木板,一间屋子都装不下,花了多少年心血!

平民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术。这是中国对于世界文明的发展所作出的又一伟大贡献。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方法既简单灵活,又方便轻巧。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比起来,优点多多:一是方便保存;还有就是效率极高;再是字可以重复使用,有利于节省费用。 到了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印刷技术继续发展。我国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王选,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我国隋唐时期,就已掌握雕版印刷术。唐代留下的《金刚经》是目前世界上最早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868年印)。11 世纪中期的宋代,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印刷术得到普遍推广。我国的雕版印刷大约在公元8世纪传到日本,12 世纪左右传到埃及,13世纪左右欧洲的旅行家接触到中国的印刷术,14至15世纪欧洲开始流行印刷术。欧洲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德国南部的《圣克利斯托菲尔》画像(1423 年印),晚于我国约600年。1450年前后,德国人受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影响,创制了欧洲拚音文字的活字,用来印刷书籍,比毕升晚了400年。印刷术传到欧洲后, 改变了原来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接受较高教育的状况,为欧洲的科学从中世纪漫长黑夜之后突飞猛进发展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物质条件。

1992年,王选研制成功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统,先后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金牌,中国专利发明金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特等奖等众多奖项,1987年和1995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5年和1995年两度列入国家十大科技成就,是国内唯一四度获国家级奖励的项目?? 感慨于科技的发展,自豪于先人的智慧,更拭目今天中华儿女的创新!

参考文献:《印刷术的发明》·肖红英,《中国古代印刷术》·大象出版,《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影响》·张秀民。


雕版印刷术》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3503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雕版印刷术
相关文章
  • 雕版印刷术

    参观雕版印刷调查报告关于雕版印刷的调查报告“啪啪”的鞭炮声,打破古镇一年的幽静,唤醒了人们百年的记忆。被阳光洒满的陈旧的屋顶,灵动的勾头,粉墙的画痕,无不带着历史的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