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著名励志散文 正文

著名励志散文

2017-04-22 08:17:48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中外名人励志小故事20篇

中外名人励志小故事20篇

1、法国名画家纪雷有一天参加一个宴会,宴会上有个身材矮小的人走到他面前,向他深深一鞠躬,请求他收为徒弟。纪雷朝那人看了一眼,发现他是个缺了两只手臂的残废人,就婉转拒绝他,并说:“我想你画画恐怕不太方便吧?” 可是那个人并不在意,立刻说:“不,我虽然没有手,但是还有两只脚。”说着,便请主人拿来纸和笔,坐在地上,就用脚趾头夹着笔画了起来。他虽然是用脚画画,但是画得很好,足见是下过一番苦功的。在场的客人,包括纪雷在内,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纪雷很高兴,马上便收他为徒弟。这个矮个子自从拜纪雷为师之后,更加用心学习,没几年的工夫便名扬天下。他就是有名的无臂画家杜兹纳。

启示:没有手竟然能成为画家,岂不是很不可思议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排除万难的毅力和恒心,你就能创造奇迹,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只要努力、才会出现奇迹。

2、每一个人都有幽默的时候,只是在不要同的地方。就算是周总理,只是在不同的地方。

一位记者问总理:“中国有没有妓女?”不少人纳闷:怎们问这种问题?大家关注着周总理,周总理肯定的说:“有!”接着“中国的妓女在台湾!”这一答,记者哑口无言。其实这是一个圈套,只要总理说:“没有”,一旦你真的这样回答了,就中了他的圈套,他会紧接着说“台湾有妓女”,这个时候你总不能说“台湾不是中国的领土”。

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位记者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美国官员的话里显然包含着对中国人的极大侮辱。在场的中国工作人员都十分气愤,但又不能在外交场合强烈斥责对方的无礼。如果忍气吞声,听任对方的羞辱,那么国威何在?周总理的回答让美国人领教了什么叫做柔中带刚,最终尴尬、窘迫的是美国人自己。

有时候的幽默,可以用来玩,也可以用来维护尊严。

3、郭沫若是我国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他于 1892 年生于四川乐山“绥山毓秀,沫水钟灵”的古镇——沙湾。 郭沫若四岁半便进“绥山馆”读书,在这里度过了八个春秋。郭沫若在私塾先生的训导下,读《唐诗三百首》、《千家诗》

等许多古书。因此,他不到七岁,就已能写出满不错的对联和诗词。

郭沫若在少年时代就十分同情家庭困难的同学。有一天,他碰到在乐山太平场读书的好友余童生,只见小余表情沮丧,仔细一问,才知他因交不起学费,被迫退学了。郭沫若心想,小余聪明好学,很有抱负,如今中途辍学,多可惜呀!于是,他温情脉脉地安慰小余说:“别难过,我去找私塾先生求求情,让他免费收下你。”说罢,当场作了一副对联,送给了私塾先生。

谁知,私塾先生接过对联,只看了两眼,就无动于衷地扔到了一边。郭沫若急了,又研墨挥毫,作了一首七绝《怜余童生》:“学海茫茫庭院森,无银不敢拜大成。吾望吾师施恩典,同病相怜应有人。”

私塾先生读了这首情深意切的七绝诗,深受感动,不久就免了余童生的学费,使他得以继续念书。

4、海明威每天早晨6点半,便聚精会神地站着写作,一直写到中午12点半,通常一次写作不超过6小时,偶尔延长两小时。他喜欢用铅笔写作,便于修改。有人说他写作时一天用了20支铅笔。他说没这么多,写得最顺手时一天就用了7支铅笔。海明威在埋头创作的同时,每年都要读点莎士比亚的剧作,以及其他著名作家的巨著;此外还精心研究奥

地利作曲家莫扎特、西班牙油画家戈雅、法国现代派画家谢赞勒的作品。他说,他向画家学到的东西跟向文学家学到的东西一样多。他特别注意学习音乐作品基调的和谐和旋律的配合。难怪他的小说情景交融浓淡适宜,语言简洁清新、独创一格。

5、清朝的后期,西方的英、法、美等国的殖民主义者和投机商人,纷纷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他们的目的,一是掠夺中国的财富;二是用毒品残害中国人的身体,便於他们侵略.当时,很多正直的官员看透了英国人的险恶目的,坚决主张查禁鸦片.林则徐的态度最坚决.他说:再不禁烟,中国就不会有白银当军饷,就不会有强壮的士兵抵抗侵略了.为了国家的尊严,必须禁烟.皇帝就让他去广州查禁鸦片.林则徐到了广州,命令外国商人把全部鸦片缴出来并保证不再私运鸦片到中国来,否则给予严惩.有些外国商人照办了,可英国商人不肯缴,英国政府的代表义律还策划阴谋,企图顽抗.林则徐当机立断,坚决行使主权,中断与英方的贸易并不再供应食物和水.英国人没办法,只好缴出了鸦片.1839

年6月3日这一天,林则徐亲自到虎门海滩,主持销毁害人的毒品鸦片.他以无比的勇气和决心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6、1942年7月20日,育才学校三周年纪念会上,陶行知先生发表了一篇讲话,题为“每天四问”。陶先生让育才学校的师生员工每天问自己四个问题,“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从这四个问题不难看出,陶先生让人们要关注身体的健康,知识的进

7、 勤学好问的故事: 刘绮燃荻读书。梁代时彭城人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折之,燃荻为灯”,发奋读书。 苏廷吹火读书。“少不得父意,常与仆夫杂处,而好学不倦。每欲读书,总无灯烛,尝于马厩中,借火照书诵焉,

篇二:励志美文18篇

豪猪的哲学

寒冷的冬天,一群豪猪挤到一起取暖,但各自身上的刺迫使它们马上分开;御寒的本能使它们又聚到一起,疼痛则使它们再次分开。这样经过几次反复,它们终于找到了相隔的最佳距离——在最轻的疼痛下得到最大的温暖。

人与人之间相处也有一个最佳距离,“过”和“不及”都是要尽力避免的。

那么,对待自己最亲近的家人,是不是就可以亲密无间呢?心理学上有一种界定,说现代人的交往中,有一种行为叫做“非爱行为”。就是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的非爱性掠夺。这种行为往往发生在夫妻之间,恋人之间,母子之间,父女之间,也就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之间。

夫妻和恋人之间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面:一个对另一个说:你看看,我就为了爱你,放弃了什么什么;我就为了这个家,才怎么怎么样,所以你必须要对我如何如何。

不少母亲也经常会对孩子说:你看看,自从生了你以后,我工作也落后了,人也变老变丑了,我一切都牺牲了,都是为了你,你为什么不好好念书呢?

所有这些,都可以称为非爱行为,因为,它是以一种爱的名义所进行的一种强制性的控制,让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变。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应该保留。

目标是生命的另外一半

我曾经读过一个非常值得玩味的故事。

说的是英国有一个名叫斯尔曼的残疾青年,尽管他的腿有慢性肌肉萎缩症,走路有许多不便,但是他还是创造了许多连健全人也无法想象的奇迹。19岁那一年,他登上了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21岁那一年,他征服了著名的阿尔卑斯山;22岁那一年,他又攀登上了他父母曾经遇难的乞力马扎罗山;28岁前,世界上所有的著名高山几乎都踩在了他的脚下。 但是,就在他生命最辉煌的时刻,他在自己的寓所里自杀了。

为什么一个意志力如此坚强、生命力如此顽强的人,会选择自我毁灭的道路?

他的遗嘱告诉我们这样的答案:11岁那一年,他的父母在攀登乞力马扎罗山时遭遇雪崩双双遇难。出发前给小斯尔曼留下了遗言,希望他能够像父母一样,征服世界上的著名高山。因此,他从小就有了明确而具体的目标,目标成为他生活的动力。但是,当28岁的他完成了所有的目标时,就开始找不到生活的理由,就开始迷失人生的方向了。他感到空前的孤独、无奈与绝望,他给人们留下了这样的告别辞: “如今,功成名就的我感到无事可做了,我没有了新的目标……”没有了人生目标的他,因此也就感觉不到生命的意义。

评语:身不可无呼吸,心不可无希冀。有目标、有方向的人生是幸福的。幸福在通往目标的路上,切不可忽略途中的每一瞬间。

你不必太完美

我们当然应该努力做到最好,但人是无法要求完美的。我们面对的情况如此复杂,以致无人能始终都不出错。

好几次,当我必须告诉我的孩子们我在某件事上做错了时,我多害怕他们不再爱戴我。但我非常惊奇地发现,他们因为我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而更爱我。比较起来,他们更需要我诚实、正直。

我是从一个童话中得到启示的。一个被劈去了一小片的圆想要找回一个完整的自己,到处寻找自己的碎片。由于它是不完整的,滚动得非常慢,从而领略了沿途美丽的鲜花,它和虫子们聊天,它充分地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它找到许多不

同的碎片,但它们都不是它原来的那一块,于是它坚持着找寻??直到有一天,它实现了自己的心愿。然而,作为完美无缺的圆,它滚动得太快了,错过了花开的时候,忽略了虫子。当它意识到这一切时,它舍弃了历尽千辛万苦才找到的碎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也许正是失去,才令我们完整。

一个有勇气放弃他无法实现的梦想的人是完整的;一个能坚强地面对失去亲人的悲痛的人是完整的——因为他们经历了最坏的遭遇,却成功地抵御了这种冲击。

生命不是上帝用于捕捉你的错误的陷阱。你不会因为一个错误而成为不合格的人。生命是一场球赛,最好的球队也有丢分的记录,最差的球队也有辉煌的一天。当我们接受人的不完美时,当我们能为生命的继续运转而心存感激时,我们就能成就完整,而别的人却渴求完整——当他们为完美而困惑的时候。 如果我们能勇敢去爱、去原谅,为别人的幸福慷慨地表达我们的欣慰,理智地珍惜环绕自己的爱,那么,我们就能得到别的生命不曾获得的圆满。

大度读人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着伞先走了。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淋着,也不愿意分担别人的困难,你能说什么呢/还是自己常备一把伞吧。

有的人,在你有权有势的时候,围着你团团转,而你离职了,或无权无势了,他却躲得远远的。你读他时,千万要理解他。因为他过去为了某种需要而赞美你,现在没有那种动力了,也就没有必要再为你呤唱什么赞美了。在此,你需要静下心来,先反思一下自己过去是否太轻信别人呢/

有的人,在面对你倾诉深情的时候,语言的表述象流淌一条清亮、甜美的大河,而在河床的底下,却潜藏着一股污浊的暗流。你读他时,千万别憎恨他。因为凡是以虚伪的假面来欺骗别人的人,人前人后活的也挺难的,弄不好还会被同类的虚伪所惩罚,你应该体谅他的这种人生方式,等待他的人性的回归和自省吧。

有的人,在你辛勤播种的时候,他袖手旁观,不肯洒一点汗水,而当你收获的时候,他却毫无愧色地以各种理由来分享你的果实。你读他时,千万别反感他。因为有人肯分享你丰收的甜蜜,不管他怀着什么样的心理,都应该持欢迎的态度。你做出一点牺牲,却成全了一个人的业绩欲,慢慢地,会让他学会一些自尊和自爱。

有的人,注重外表的修饰,且穿着宣示出一种华贵,而内心深处却充满了空虚,充满了无知和愚昧,那种文化的形态,常常不自觉得流露在他的言语行动中。你读他时,千万别歧视他。因为他不懂得服装是裁缝师制作的,仅仅是货币的标志。而人的知识、品德和气质,却是一个人的真正的人生价值。对于庸俗的人,你可以反观对照一下自己的行为。

读别人,其实也是在读自己。读真、读善、读美的同时,也读道貌岸然背后的伪善,也读美丽背后的丑恶,也读微笑背后的狡诈??

读人,最重要的是读懂怎样为人。读人,是为了要做一个真正的人。

因此,读人时,要学会宽容,要学会大度,由此才能读到一些有益于自己的东西,才能读出高尚,才能读出欢乐,才能读出幸福。

半高处观照人生

中国古人推崇“行道中庸,师法自然”,凡事要适可而止,豁达平和,无为不争,知足不辱。简单地说,就是处世、待人、接物把握到最恰当的那个“度”,它既不“过”,又无“不及”,是“恰到好处”,“最好”。

这种生活状态,可以给自己以发展的余地,予人以超越的方便。勤勉但不太累,出众但不离群,有追求但不奢望,有成就却不张狂。它不缺少向上进取的精神,超越了平庸,既不会咄咄逼人,又不自惭形秽。

德国哲学家尼采诗中说:

别在平原上停留,

也别去爬得太高。

打从半高处观看,

世界显得最美好。

从半高处观看,生活中会多一些和平,多一些真诚,多一些欢声笑语,多一些蓝天里的风筝,多了一些白云下的轻松。

人生的减法

有人问大师罗丹雕塑的秘诀,答曰:“减去多余部分。”这是艺术上的减法。 “人握手而来,撒手而去,先是一件件索取,后又一件件疏散。”这是人生的减法。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整个过程 就像一次航行,要使自己的扁舟轻驶,务必要让它承载的仅限于必不可少之物。不然,轻则无以进,重则可能压沉自己的生活之舟。这其中的道理是很明白的:什么都舍不得撒手,往往导致什么都不得不舍弃。生活是缤纷繁杂的,假如我们的精神始终旋转于生活的繁杂与喧闹之中,始终忙碌于生活的蝇头小利,那就只能为生活的劳作而着疲于奔命,离事业的成功越来越远。

传说 ,有一个人觉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见哲人,寻求解脱之法。哲人给他一只篓子背在背上,指着一条沙砾路说,“你每走一步就捡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 ?”那人照哲人的话做了,哲人便 到路的另一端等他。过了一会儿,那人走到了头。哲人问,“有什么感觉?”那人 说“越来越觉得沉重。”哲人说,“这也就是你为什么感觉生活越来越沉重的道理。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 背着一只空篓子,如果我们每走一步都 要从世界上捡一样东西放进去,而不知剔除那些赘繁无用的东西,那么,就难免会产生越走越累的感觉。”

人生在世,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名智者,让目光穿越物欲的盲障,看到什么是短暂人生应该牢牢抓住的美好,而不被时尚裹胁着随波逐流。

学会放弃,可以让我们站在生活的更高处,去审视生活,弄清什么才是我们应该珍惜的,什么对于生活并不重要。于是,我们也就能抛弃尘世的杂念,保持一种不败的精神状态,去探寻生命更为壮丽的前程。

成功的秘诀

(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

急事慢慢地说,

大事想清楚再说,

小事幽默地说,

没把握的事小心地说,

做不到的事不乱说,

伤害别人的事坚决不说,

没有发生的事不要胡说,

别人的事谨慎地说,

自己的事怎么想就怎么说,

现在的事做了再说,

未来的事未来再说。

快乐

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快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 这帮年轻人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到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挖空树心,造出一条独木船。 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 乐吗?" 他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 苏格拉底道:"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来访。" 人生智慧:快乐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中隐藏,认真投入地去做事,它就会来找你。

每秒摆一下

我常常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幼时的梦想越走越远,风霜的磨砺和肩上的重担时时让我不知所措,我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有一个3只钟的故事总在这时候给我启迪。

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了两只旧钟当中。两只旧钟“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着。

其中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可是我有点担心,你走完三千二百万次以后,恐怕便吃不消了。”

“天哪!三千二百万次。”小钟吃惊不已。“要我做这么大的事?办不到,办不到。”另一只旧钟说:“别听他胡说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滴答摆一下就行了。” “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情。”小钟将信将疑。“如果这样,我就试试吧。”

小钟很轻松地每秒钟“滴答”摆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摆了三千二百万次。 人生智慧:每个人都希望梦想成真,成功却似乎远在天边遥不可及,倦怠和不自信让我们怀疑自己的能力,放弃努力。其实,我们不必想以后的事,一年、甚至一月之后的事,只要想着今天我要作些什么,明天我该作些什么,然后努力去完成,就象那只钟一样,每秒“滴答”摆一下,成功的喜悦就会慢慢浸润我们的生命。

有一天

有时候生气他的“有一天哲学”。

他总说:“有一天”。

他说,有一天,等我站稳了脚步,我们就可以去度蜜月。

他说,有一天,等我学完该学的东西,我就会回到你身边。

他说,有一天,等我们有了五千万,我们就可以退休去做想做的事情。

他说,有一天,等到我们退休了,我就再也不会离开你的身边。

当他说着有一天的时候,手臂围绕着身体画着大大的圆圈。圆圈外是车水马龙,圆圈里则是一个又一个的梦。

我说,为什么那个有一天,不能是今天?

如果有一天,等你站稳了脚步,等你学完了该学的东西,等我们有了五千万,等我们退休了。但是,在那一天的前一天,我失去了生命,你失去了健康,我们忘了我们的梦想,或者更糟的是,我们根本忘了我们在一起的理由和原因。

突然想起了一种生物叫做蜉蝣,它的生命是那么短暂,所以人们说它是朝生暮死。 蜉蝣的字典里没有“有一天”。

有点儿羡慕蜉蝣,它永远不用想着“有一天”,它只需要想着“今天”。

最幸福的人不必问人生意义

几年前,我到老挝去。那时候,它还是一个不对外开放的国度。由于地处内陆,交通不便,农作物虽然丰盛,但现代民生物资仍然非常缺乏。穷人家能有一件沙笼蔽体已经不错了。

车行荒野,几无人烟,经过一座开满莲花的小湖旁,我看到了一幅令我难忘的景象。 六个五六岁的孩子,光着身子,嗨哟嗨哟,很有节拍地在小湖中划船。所谓的船,只是简陋的竹筏子。

被阳光均匀洗礼过的身体,泛发着黑金光泽。他们笑得非常非常开心,划得非常非常用力,一起往前划,划到小湖中心,又划回湖边。

我举起相机,他们也举起手,完全没有芥蒂地欢迎罕见的不速之客。哗啦。其中一个孩子跳进水里,像鱼一样地泅泳。一会儿,又跳上筏上来。然后,他们又心满意足,嗨哟嗨哟,一心一意地在开满艳红色莲花的池上行舟。

我发了很久很久的呆。我知道,他们绝对是穷人家的孩子,他们没有玩具熊,也没有任天堂,他们甚至没有一件好衣服。可是,没有人有权利觉得他们“好可怜”。

我觉得我“好可怜”。我们都一样可怜。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灿烂,那么自然,那么纯净,那么百分之百的笑容。我的因忙碌才能充实、表面上看来蛮有意义的人生,好像从来没能使我笑得如此喜气。那么美丽的笑容使我的心如莲花,在温暖的阳光下,和千百朵莲花一起嫣然盛开。

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希望他们永远不必为这个问题浪费时间。

心里从没浮现这个疑问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吧!

最重要的是手边的事情

摘自《青年博览》 作者:鲁先圣

1871 年的春天,英国蒙特瑞综合医科学校的学生威廉斯勒对人生中的许多问题很困惑,他不明白应该怎么处理远大的理想和具体的身边小事,一个人应该有怎么样的做事态度才能成功,但对手边的小事又觉得没有什么意义,他甚至以为现在的学校生活枯燥乏味,没什么值得去用心的,因而他的成绩也每况愈下。他找他的老师探讨这些困难的人生问题。他的老师推荐他阅读哲学家卡莱里写的一本哲学启蒙读物,老师说,他的书里或许有答案帮助你解决问题。

威廉斯勒是一个意志很坚定的青年,他一向不崇拜大人物,更不相信所谓的名人名言,对许多问题一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既然是老师推荐,他想或许真的有用。他拿过书漫不经心的浏览起来。

篇三:励志文章集锦

和命运有个约定,做自己的神!

雄鹰和命运有个约定:做自己的神。

于是展翅而飞、搏击于茫茫空宇,感受天的辽远无际。

骐骥和命运有个约定:做自己的神。

于是腾空而跃、驰骋于悠悠旷野,领略地的广阔无垠。

游鱼和命运有个约定:做自己的神。

于是奋力而游、纵情于熠熠江河,品味海的浩淼无边。

命运是我的载体,我是命运的灵魂。

也许,命运自笔尖悄然滑过时,

我便夸父追日般地执著于它,永不言弃。

因为,我和命运有个约定:做自己的神!

———初一6班老师寄语

不要看轻自己

俞敏洪

每个人都有对未来的期待,对未来的事业、成就和幸福的追求。在期待美好未来的同时,每个人都要避免看轻自己。

面对未来时,我们最容易犯两个错误:一个是觉得自己这辈子不会有大的作为;另一个是料定别人不会有作为。我在北大的时候就犯了第一个错误:我断定自己这辈子基本上没有什么出息,因为我的父母都是农民,我长得太难看了,根本就没人看得上我等等。断定到最后,我变得非常郁闷,最后得了一场肺结核。很明显,第一种错误不能犯,原因很简单,人生的起点由不得你选择,你出生在什么家庭由不得你选择。不过为什么人有两条腿?就是为了让你跑,是为了让你跑得更快,只要你坚持跑下去,你就会跑出你自己意想不到的距离。所以,大家记住,我们要做的是从现在开始,从我们这个点上开始跑。所以,尽管我一开始比较自卑,但我还是相信,既然自己能从一个农民的儿子奋斗成北大的学生,我就能够从北大奋斗到更高的台阶,我从心底里相信自己能做到,所以我就做到了。

有的同学说:“俞老师,我这个学校挺一般的,你看我未来还能有所成就吗?”你看在中国企业家中间,不上学而成功的人:哇哈哈集团的宗庆后和吉利汽车集团的李书福都没上过大学,宗庆后不照样弄出了中国最大的饮料公司?李书福不照样弄出了中国最大的汽车集团之一,吉利汽车现在又把沃尔沃汽车给收购了,你说他们怎么会有这样的成就呢?他们靠自己的专注、靠自己的努力、靠自己的喜欢、靠自己的热爱。所以,我们对自己所学的东西,所从事的职业的喜欢、热爱和专注,比你的学位,比你上大学要重要不知多少倍。还有同学说,我身边没有资源,我的同学都是什么部长的儿子,隔壁的是市委书记的女儿。还有同学说,这个世界、这个社会真不公平,别人有的东西我都没有,你看他身上穿的名牌服装,我就没有,他用的是苹果电脑,我就没有,他用的是iphone,我连手机都买不起。这都不是你能抱怨的,为什么?因为这个社会本来就没有公平过。你不努力永远不会有人对你公平,只有你努力了,有了资源,有了话语权以后,你才可能为自己争取公平的机会。第二种错误你最好也不要犯。为什么?你会失去一个可能是未来跟你合作的事业伙伴。比如说,你看到周围的同学,可能觉得班内最后几名基本上未来不会有出息,但是事实证明恰恰相反。北大曾经对全班前五名的同学和全班最后五名的同学,毕业二十年后做过一个调查,调查的结果是全班最后五名的成就不次于前五名的同学。全班前五名的同学的成就一般是教授或者是科学家,当然这个不能算不大,但是许多企业家、社会活动家,甚至政治家,都是来自班级里名次不怎么样的同学中。所以,你千万不要看轻你班级里的同学,尤其是学习成绩比较差的那些同学。

所以,面对未来时,往往会出现两种人:一种人是自己想要有所作为,并且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的未来会有所作为;还有一种是从心底里不相信自己会有所作为的人。未来成功的会是哪一种人?一定是前面的一种人。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你的心有多大,你就能走多远。中国著名的企业家、万科集团的王石想要不断攀爬世界的最高峰,爬了一次,还想爬第二次。他知道,每一次征服都给自己带来一次新的高度。人总希望自己成为伟大的艺术家,总希望自己成为伟大的事业家,或者伟大的企业家等等。但是,为什么有的人做到了,有的人没做到?就是因为做到的人,他一定从心底里相信,自己这辈子能做成事情。

人生像一年四季开放的花朵,有的花在春天开,有的花到了夏天才开,有的花要到了秋天才开,有的花要到了冬天才开。人生奋斗是一辈子的过程。20岁的时候就谈论自己有没有成就还太早,人生是看不到头的马拉松。我们要拼耐力,拼专注。也就是说,你现在有多少跟别的同学的落差,完全是微不足道的事情。我们要做的是从现在开始奋力前行,不急不燥,看准目标,让自己的一生和自己的目标一起发出光辉灿烂的色彩。当我们回头看的时候,觉得这辈子过得真值了。如果能有这样的感觉,就算一辈子没有白活。

天道酬勤:别在“习以为常”中走向平庸

当前这个社会很奇怪,人人都如饥似渴地追求成就,不仅各种成功学书籍大行其道,人们为赚不到钱、爬不上去而焦虑、抑郁、自卑、痛苦,更有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践踏道德底线,只为多赚一点钱、多往上爬一格。我们都在追求成功,但是有谁认真想过,什么是真正的成功?成功又是为了什么?所谓的事业有成,难道指的就是以失去个人幸福来换取他人羡慕的眼光吗?权利地位、金钱美女、名声显赫,大概是我们多数人内心所向往的成功吧,可那些成功人士的内心,是否真的感受到了幸福呢?我看未必。

曾几何时,我们在小的时候,总会被长辈问梦想是什么,长大了想做什么,而我们都会说出几个自己职业,有的想当警察,有的想当科学家,甚至有的人想当外星人。当成年后的我们再被问及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很多人会陷入思考,因为儿时的梦想已经淡忘。关于梦想,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什么有些人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平凡化,是时间的无情,还是社会的残酷竞争,还是竞争的野蛮??是谁在慢慢扼杀了我们的梦想?是谁在慢慢偷走我们的梦想?可能是时间无情,可能是造化弄人,还有可能是,我们把自己的梦想弄丢了。但是,据自己的观察发现,很多人正在一种叫做“习以为常”的模式中逐渐走向了平庸,甚至堕落。

由于自己是职业规划师的缘故,每天都会接触太多这样心理误区的“非成功”人士。上至国外留学的名校博士,下至只有中专学历的基层工人。为了自己的工作和

发展,有的人焦虑、自卑,甚至每天还不断的失眠或想自杀。但是,每次当详细了解他们情况以后,我发觉,太多的人有着高学历、好专业等先天条件,由于对自己不了解,为了一时的利益得失而选择了看似稳定的工作,几年下来还是一事无成,在走与留之间不断徘徊。还有不少本身学历不高、专业冷门的“有文化,没专业”一族,由于缺少“专业”作为基础,在社会上求职一路跌跌撞撞,只知道想要赚大钱,想一份收入高、社会地位高的工作,想要报答父母,却很少关注自己和有用职场信息。在遭遇迷茫的时候,反而抱怨社会上的各种不公,好像社会公平了,自己就能有不错的发展。甚至不少人毕业几年了,求职时用的简历还是大学时的模板,只是对工作经历稍加修改,却仍保留着大学里的“丰功伟绩”。对于这样不用心的职场人,我们怎能奢望他们有更好的发展呢?

自己写这篇帖子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每个读者都能大富大贵或者马上平步青云,而是提醒很多身在职场的人,男性不一定要成为马云或乔布斯,女性更没有必要都成为“杜拉拉”。从辩证的角度来说,不能所有的人都成功,成功的人只能是少数。并且,成功的人属于孜孜不倦坚持和永不言弃的选对方向的人。一个人的平庸,多数不是因为自身能力不够,而是因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在机械的生活中埋没了自己。

有时候,我们需要一种危机,来激发自身的潜能,唤醒人生的激情。关键是要学会认识自己、找准方向,并持续努力。因为世界上最美丽的,不是春花灿烂,不是夏雨飘逸,而是内心的强大。人各有志,人各有价,无愧于心,无愧于世。


著名励志散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3457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著名励志散文
相关文章
  • 著名励志散文

    中外名人励志小故事20篇中外名人励志小故事20篇1、法国名画家纪雷有一天参加一个宴会,宴会上有个身材矮小的人走到他面前,向他深深一鞠躬,请求他收为徒弟。纪雷朝那人看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