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列文虎克的资料 正文

列文虎克的资料

2017-04-20 05:44:31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列文虎克

微生物学的开拓者,生卒均于代尔夫特。由于勤奋及本人特有的天赋,他磨制的透镜远远超过同时代人。他的放大透镜以及简单的显微镜形式很多,透镜的材料有玻璃、宝石、钻石等。其一生磨制了400多个透镜,有一架简单的透镜,其放大率竟达270倍。主要成就: 首次发现微生物,最早纪录肌纤维、微血管中血流

中文名: 列文虎克

外文名: Leeuwenhoek

国籍: 荷兰

出生地: 代尔夫特

出生日期: 1632年10月24日 逝世日期: 1723年8月30日 职业: 生物学家,显微镜学家 首次发现微生物 主要成就:最早纪录肌纤维、微血管中血 流

目录

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生卒均于代尔夫特。幼年没有受过正规教育。1648年到阿姆斯特丹一家布店当学徒。20岁时回代尔夫特自营绸布。中年以后被代尔夫特市长指派做市政事务工作。这种工作收入不少且很轻松,使他有较充裕的时间从事他自幼就喜爱的磨透镜工作,并用之观察自然界的细微物体。由于勤奋及本人特有的天赋,他磨制的透镜远远超过同时代人。他的放大透镜以及简单的显微镜形式很多,透镜的材料有玻璃、宝石、钻石等。其一生磨制了400多个透镜,有一架简单的透镜,其放大率竟达270倍。

事迹

他对于在放大透镜下所展示的显微世界非常有兴趣,观察的对象非常广泛,有晶体、矿物、植物、动物、微生物、污水等等。1674年他开始观察细菌和原生动物即他所谓的“非常微小的动物”。他还测算了它们的大小。1677年首次描述了昆虫、狗和人的精子。1684年他准确地描述了红细胞,证明马尔皮基推测的毛细血管层是真实存在的。1702年他在细心观察了轮虫以后,指出在所有露天积水中都可以找到微生物,因为这些微生物附着在微尘上、飘浮于空中并且随风转移。他追踪观察了许多低等动物和昆虫的生活史,证明它们都自卵孵出并

经历了幼虫等阶段,而不是从沙子、河泥或露水中自然发生的。

他通过友人的介绍和英国皇家学会建立了联系,自1673~1723年曾将他的发现陆续以通信的方式报告给学会,其中绝大多数都发表在《皇家学会哲学学报》上;由他提供的第一幅细菌绘图也在1683年该学报上刊出。他于1680年被选为该学会的会员。 他是第一个用放大透镜看到细菌和原生动物的人。尽管他缺少正规的科学训练,但他对肉眼看不到的微小世界的细致观察、精确描述和众多的惊人发现,对18世纪和19世纪初期细菌学和原生动物学研究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他根据用简单显微镜所看到的微生物而绘制的图像,今天看来依然是正确的。

由于基础知识薄弱,使他所报道的内容仅仅限于观察到的一些事实,未能上升为理论。他的显微镜制法也由于保密,有些至今还是未解之谜。他制造的透镜小者只有针头那样大。适当的透镜配合起来最大的放大倍数可达300倍。

他的划时代的细致观察,使他举世闻名。许多名人(包括英国女王、俄国的彼得大帝)都曾访问过他。

首次发现微生物

“充满煤烟、灰尘的车厢,是一个‘活动的监狱’。”“我‘最大的优点’,是保护指甲干净。”

这是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 (1833~1896年)卫生习惯的片断。

原来,烟尘及指甲中,藏着大量令人生病的病原微生物。尤其今天,“生水里有细菌,喝了肚子疼”的道理,以及“不随地吐痰”、“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早已成为妇孺皆知的普通常识了。

然而,这种简单道理,要是在300多年前,莫说一般人们,就连赫赫有名的英国皇家学会也全然不知。

本来,这无孔不入的微生物,何时何地不在与人们打交道?甚至在我们体内到处安营扎寨,自由钻进钻出哩。可是,由于人们不能用肉眼看见它们,因而几千年来,人类竟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微生物这东西存在。

那么,是谁第一个发现了这“小人国”里的捣蛋“居民”?

他,就是列文虎克!如果要歌颂他对人类的大功大德,那就必须从他发现“狄尔肯”的前因后果说起??

“狄尔肯”,原是拉丁文Dierken的译音,意即细小活泼的物体。这是列文虎克第一次发现微生物时,给它们取的奇怪名字。

编辑本段好奇的看门人

列文虎克于1632年10月24日出生在荷兰代尔夫特市的一个酿酒工人家庭。他父亲去世很早,在母亲的抚养下,读了几年书。16岁即外出谋生,过着飘泊苦难的生活。后来返回家乡,才在代尔夫特市政厅当了一位看门人。

由于看门工作比较轻松,时间宽裕,而且接触的人也很多,因而,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他从一位朋友那里得知,荷兰的最大城市阿姆斯特丹有许多眼镜店,除磨制镜片外,也磨制放大镜,并告诉他说:

“用放大镜,可以把看不清的小东西放大,并让你看得清清楚楚,神妙极了。” 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列文虎克,默默地想着这个新鲜有趣的问题,越想越产生了兴趣。 “闲着也没事,我不妨也买一个放大镜来试试。”

可是,当他到眼镜店一问,原来价钱却贵得吓人,他只好高兴而去,扫兴而归了。 列文虎克从眼镜店出来,恰好看到磨制镜片的人在使劲地磨着。但磨制的方法并不神秘,只是需要仔细和耐心罢了。

“索性我也来磨磨看。”

从那时起,列文虎克利用自己的充裕时间,耐心地磨制起镜片来??

列文虎克除懂荷兰文之外,其他文字一窍不通。尤其一些科学技术的著作都以拉丁文为主,所以,列文虎克没法阅读这些参考资料,他只能自己摸索着。

列文虎克经过辛勤劳动,终于磨制成了小小的透镜。但由于实在太小了,他就做了一个架子

列文虎克设计的显微镜

,把这块小小的透镜镶在上边,看东西就方便了。

后来,经过反复琢磨,他又在透镜的下边装了一块铜板,上面钻了一个小孔,以使光线从这里射进而反照出所观察的东西来。这就是列文虎克所制作的第一架显微镜,它的放大能力相当大,竟超过了当时世界上所有的显微镜。

列文虎克有了自己的显微镜后,便十分高兴地察看一切。他把手伸到显微镜旁,只见手指上的皮肤,粗糙得像块柑桔皮一样,难看极了;他看到蜜蜂腿上的短毛,犹如缝衣针一样地直立着,使人有点害怕。随后,他又观察了蜜蜂的螫针、蚊子的长嘴和一种甲虫的腿。

总之,他对任何东西都感兴趣,都要仔细观察。可是,当他把身边和周围能够观察的东西都看过之后,便又开始不大满足了。他觉得应该再有一个更大、更好的显微镜。 为此,列文虎克更加认真地磨制透镜。由于经验加上兴趣,使他毅然辞退了公职,并把家中的一间空房改作了自己的实验室。

几年以后,列文虎克所制成的显微镜,不仅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大,而且也越来越精巧和越来越完美了,以致能把细小的东西放大到两三百倍。

列文虎克的工作是保密的,他从不允许任何人参观,总是单独一个人在小屋里耐心地磨制镜片,或观察他所感兴趣的东西。他作为自学者,从动物学各科中,获得了广博的知识。他把从于草浸泡液中所观察到的微生物,称之为“微动物。”

但是,列文虎克却对他的朋友——医生兼解剖学家德·格拉夫 (1641~1673年)是个例外,因格拉夫既是代尔夫特城里的名医,同时也是英国皇家学会的通讯会员。他早听人说,列文虎克正在研制什么神秘的眼镜。

一天,格拉夫终于专程前来拜访列文虎克。面对这位知名人士和朋友的来访,他热情地接待了客人,并拿出自己的显微镜请格拉夫观看。不看则已,看着看着倒使格拉夫抬起头来,严肃地说道:

“亲爱的,这可真是件了不起的创造发明啊!”格拉夫接着又说:

“你知道吗?你的创造发明具有极其伟大的意义。你不能再保守秘密了,应该立即把你的显微镜和观察记录,送给英国的皇家学会。”

“难道连显微镜也要送去?!”这可是列文虎克从来没有考虑过的严肃问题——要公开自己的显微镜。他认为这是自己的心血,自己的财富。所以,当他听了格拉夫的劝告后,他竟情不自禁地把显微镜收了起来。

“朋友,这种公开不是坏事,谁也不会侵占你的成果,你必须向世界公众表明:你的观察是如此非凡,这是人类从未发现的新课题。”

列文虎克用他的显微镜观察细菌的记录原件

听了朋友的好心劝告,列文虎克虔诚地点了点头??

其中a,b,f表示细菌,c,d表示移动,e,f表示球菌,g表示螺旋菌(spirochaete)

编辑本段震动科坛

1673年的一天,英国皇家学会收到了一封厚厚的来信。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份用荷兰文书写的、字迹

列文虎克关于甲壳虫眼睛的一封信中的插图

工整的记录,其标题是:

《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皮肤、肉类以及蜜蜂和其他虫类的若干记录》 当时,在场的学者们看了标题后,有人开玩笑说:

“这真是一个咬文嚼字的啰唆标题。”

“这肯定是一个乡下佬写的。迷信加空想。这里边说不定写了些什么滑稽可笑的事呢!”

不料,他们读着读着,却一下被其中的内容牢牢地吸住了——这竟是科学家们毫无所知的神秘事情啊!

列文虎克这样写道:

“大量难以相信的各种不同的极小的‘狄尔肯’??它们活动相当优美,它们来回地转动,也向前和向一旁转动??”

“好,好,这是一篇极有价值的研究报告。”此时,大家的态度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

然而,当他最后向皇家学会担保说:“一个粗糙沙粒中有100万个这种小东西;而一滴水——在其中,狄尔肯不仅能够生长良好,而且能活跃地繁殖——能够寄生大约270多万个狄尔肯”时,显赫的皇家学会,竟觉得这又是件太令人不可思议的事了,以致于不得不委托它的两个秘书——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1635~1703年)和植物学家格鲁(1641~1721年),为皇家学会弄一个质量最好的显微镜来,以进一步证实列文虎克所报告的事实是否真实。

经过几番周折,列文虎克的科学实验,终于得到了皇家学会的公认。

于是,列文虎克的这份记录被译成了英文,并在英国皇家学会的刊物上发表了。这份出自乡下佬之手的研究报告,果真轰动了英国学术界。列文虎克也很快成了皇家学会的会员,并对他的成就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编辑本段永不停步

篇二:玩出了名堂材料

15、玩出了名堂

一、教学内容简析

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5课《玩出了名堂》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利用看守大门工作的清闲磨镜片,做成放大镜,在玩放大镜时,突发奇想,把两片放大镜放一起有了惊人的发现,随后做成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贯穿一个“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发明发明是在不经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实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考虑,才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

这篇课文紧扣观察的专题,目的是启发同学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如能细心观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可能会有所发现,从而激发同学的观察兴趣,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

二、通过本节课学习拟达到以下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待、阅”5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访问、玩具”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三自然段。

3.了解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磨镜片的,想象他当时的想法。

三、教学重点:

通过放手让同学自读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新词。

四、教学准备

1.电脑制作的生字课件

2.师生搜集列文虎克的有关资料,拓展资料袋里的内容。

五、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教师引述。爱玩,是小朋友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

2.同学交流。

3.教师导入。玩耍常被看成是浪费时间、游手好闲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耍中发生的。今天,俺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4.同学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5.教师可将同学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

a.什么是“名堂”?

b.谁玩出了名堂?

c.他玩的是什么?

d.怎么玩的?

e.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让同学说说自身平时喜欢的游戏和在玩中体会,即从玩中引导同学进入学习情境。这是激发同学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另外,引导同学针对课题提出问题也激发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为一会儿的读文打好基础。]

由疑而入,整体感知

1.同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a.请同学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朗读,遇到生字、新词想方法读准。

b.同桌互相听读课文,纠正字音,读通句子。

2.同学交流。通过自读,你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在交流中可以让同学介绍一下搜集的有关列文虎克的资料。

[放手让同学自读,允许同学自主选择阅读方式。在充沛朗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让同学把问题提出来,又把问题还给他们,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把同学看作学习的主体,并且,充沛的交流阅读收获是一个实效性很强的学习方式。]

逐段朗读,探究发现

1.学习第一自然段。

a.读一读。指名读、齐读这一段。

b.议一议。玩耍通常被看作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教师鼓励同学自由发表意见。

c.语言引述: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就是在玩中发生的。下面,俺们就来进一步了解他喜欢玩什么,是怎么玩的,好吗?

[给同学发表自身见解的机会,以自主学习效果激励胜利学习的自信。目的是掌握同学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a.读一读。指名多人次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教师重点指导读准多音子的读音。b.说一说。列文虎克喜欢玩什么?是怎么玩的?

c.想一想。从他玩镜片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同学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列文虎克玩镜片的特点:在做中玩,在玩中做。

d.联系自身的“玩”,谈谈你对他的这种玩法的看法。

e.带着赞赏的感情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充沛的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扎实有效途径,真正做到在读中感悟。时时把“玩”与“名堂”紧密联系在一起。]

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堂、镜、闲、待、阅”。

2.小组内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3.仔细观察发现特点,提醒写字注意事项,介绍写字经验。

4.同学写字。

[同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写字基础。因此,鼓励他们交流识字方法、引导他们观察发现结构特点。发挥其积极性和自主性。]

六、拓展练习

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开拓学生的思路。课文虽然讲的是列文虎克的玩耍,而实质是讲观察、好奇心和求知欲,它们是科学创造和发明的出发点和原动力。如富兰克林就是由于好奇心而揭开雷电之谜的。还有爱迪生,他小时候常常对人类的各种奇异的创造惊喜万状。他曾悄悄把家里的钟表偷出来,一件件拆开,然后再装上,一心要了解它的秘密,相信学生会对这些事例有所了解,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交流交流。

七、小练笔

有了前面所受到的启发和收获,让学生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要鼓励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自己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但要注意这是小练笔,不能拔高要求。

板书设计

列文虎克——玩镜片——做放大镜——玩放大镜——做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附参考资料:

列文虎克:(1632—1723)荷兰生物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在早年,学会了磨制玻璃透镜的技术,制成简单的显微镜。1675年发现了原生动物,1683年又发现了细菌,对动植物的显微构造也有所观察。

显微镜的发展:人类很早以前就有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要求,但是苦于没有理想的工具和手段。1675年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用显微镜发现了十分微小的原生动物和红血球,甚至用显微镜研究动物的受精作用。列文虎克掌握了很高的磨制镜片的技艺,制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精致的可以放大270倍的显微镜。以后几百年来,人们一直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微观和探索眼睛看不到的世界,但是由于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只能达到光波的半波长左右,这样人类的探索受到了限制。进人20世纪,光电子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33年德国人制成了第一台电子显微镜后,几十年来,又有许多新型的显微镜问世,比如,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就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现代仪器。

篇三:列文虎克的生命历程

列文虎克的生命历程

1、1632年10月24日,著名的生物学家和显微镜学家—列文虎克

(AntonievanLeeuwenhoek)生于荷兰的戴夫特(Deft)。

2、这位生长在“风车之国”的列文虎克,很小就被人取笑为“脑筋有点怪怪”的孩子。他父亲是个酿酒商,在他小时就病逝了。不久,母亲带着他改嫁。

3、16岁时(1648年),列文虎克的继父也去世了,他就被送到阿姆斯特丹(Amsterdam,即荷兰首都)学习裁缝。

4、5年后(1653年),他回到戴夫特,开了一家裁缝店,兼买一些布料。由于裁缝店生意冷清,他只好于1660年在戴夫特法院谋得“看门”一职,补贴家计。

5、当时的裁缝需要2至5倍的放大镜来辨别布料的品质(布料越好,线织密度会越多)。列文虎克磨制了特别的放大镜,可放大数百倍,但他不仅用这放大镜观察布料,也观察羊毛与狗毛结构的差别,甚至水中的微生物。

6、1673年,列文虎克写信向伦敦皇家学会(RoyalSocietyofLondon)报告他的观察成果。这信开头提到荷兰的低地运河,又再列出一堆加、减、乘、除的运算,忽然又写道蜜蜂的针是长得如何,过后又论到狗毛与羊毛在放大镜的观察下有何差别。当这封信被人在伦敦皇家学会朗读时,很多人以为是天方夜谭。但在座的科学大师如牛顿(IsaacNewton)、玻意耳(RobertBoyle)等人却一脸严肃,内行人知道信中所言,乃提及人类从来未能仔细看到的东西。

7、玻意耳即刻回信给列文虎克,请他寄一个放大镜来给他们看看。不久,有回信了。此信并非用当时知识分子通用的拉丁文,而是荷兰文写的;内容又论到许多东西,就是没有寄来放大镜。玻意耳只好请胡克(RobertHooke)]做一个放大镜来证实列文虎克所言。

8、1679年,胡克制成了一部“复式显微镜”,证实列文虎克的观察正确无误。结果在1680年,没受过高深教育,也没任何学位的列文虎克,被选为科学精英群聚的伦敦皇家学会会员,虽他一次也没有出席过它的会议。

9、列文虎克革命性的发现使他声誉鹊起、名闻遐迩。不久,不少当代著名君王如(俄国沙皇)彼得大帝(Peterthe Great,1672-1725)、(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Frederickthe Great,1712-1786)、(英国国王)詹姆斯二世(James II,1633-1701),以及无数贵族人士都亲临他那简陋的裁缝店,要目睹所谓“神奇放大镜”下一大堆蠕动的小生物。由于太多重要访客,列文虎克不得不要求他们呈上介绍信。

10、他继续孜孜不倦地观察生物,直到他生命的末了。1723年8月30日,这位历史上“对生命科学贡献最大的裁缝师”与世长辞。


列文虎克的资料》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3281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列文虎克的资料
相关文章
  • 列文虎克的资料

    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开拓者,生卒均于代尔夫特。由于勤奋及本人特有的天赋,他磨制的透镜远远超过同时代人。他的放大透镜以及简单的显微镜形式很多,透镜的材料有玻璃、宝石、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