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造人传说 正文

造人传说

2017-04-19 06:59:25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中西方“造人神话”差异的对比研究

中西方“造人神话”差异的对比研究

摘要:造人神话产生于氏族社会末期,它是上古先民探索人类起源的一种超自然形式的表现。中西方“造人神话“的差异是中西方认识方式、思维逻辑、文化观念等差异的一个体现。

关键词:中西方 造人神话 差异 对比研究

【请按论文标准格式规范,完善内容!以后杜绝这样交上来,必须要完整的版本!!】

神话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的产物。“造人神话”是上古先民探索人类起源的一种神话。中西方“造人神话”的差异是中西方不同民族在探索“人类从哪里来”这个问题过程中,各个民族根据自己生活的地理环境、气候文化、自然条件,根据各自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以及对大自然的认知,想象自己的祖先,所体现出现的差异。

我国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把世界文化分为四个体系,分别是: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波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欧洲文化体系。这里主要把代表东方文化体系的中国,和代表西方文化体系的欧洲做对比,寻找中西方“造人神话”差异背后的文化因素。

一、中西方“造人神话”的差异

(一)造人者(神)的差异

中西方“造人神话”最直观的差异首先表现在造人者(神)的差异。中国造人神话中流传最广泛的是“女娲造人”的古诗。《说文》中“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着也。从女、呙声。”最早编的第一部中国字典解释:娲,是古时代的神女,是化育万物的人。在中国古代,尤其以在汉墓的各种书画为代表中经常会出现女娲。女娲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女娲常与伏羲连体交尾,两者都具有蛇身的形象。腰身以上通作人形,穿袍子,戴冠帽,腰以下则是蛇身,两条尾巴紧紧地亲密缠绕着。伏羲的手中常捧着太阳,女娲手中则常捧着月亮。由此看来,女娲应是月神。女娲还被尊奉为人类之祖,女娲是传说中的中华民族母亲神,可见中方造人神话中造人神是女性。

而在西方神话中,造人的神通常是男性,在西方,人们一直崇拜上帝,认为上帝创造了一切,包括人类。《圣经》中所描述的上帝是一位男性。西方”造人

神话”流传比较广泛的还有古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造人”的故事,神话中的造人神普罗米修斯也是一位男性。

“人类起源的神话”大约是在氏族社会末期出现的,女娲造人神话诞生的时间应该是母系社会时期,这一时期妇女从事的采集工作比男子从事的狩猎更加稳定,是可靠的生活来源,对氏族的生存贡献更大,同时,女性又承担着生育和哺乳的责任,在氏族中更占优势,这对“造人神话”中的造人者是女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造人材料的差异

中西方“造人神话”差异的第二个方面是造人材料的差异。中国神话中:天地初开,未有人民,女娲黄土为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女娲以“黄土”为造人材料。《圣经》中,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命之气吹在他的鼻孔里,人就成了活的灵魂。中国是用黄土造人,而欧洲是用尘土造人。

女娲用黄土做为造人材料也是中国上古先民们生活环境和生存条件的一个反应。大约在五千年以前,我国黄河、长江流域一带住着许多氏族部落,黄帝就是传说中最有名的一个部落首领,最早生活在我国西北方,和黄帝同一时期的另一个部落首领叫炎帝,最早生活在我国西北方姜水附近。后代人都认为黄帝是自己的祖先,自己是黄帝的子孙。因为黄帝族和炎帝族原是近亲,后来又融合在一起,所以中国人都称自己是炎黄的子孙。

(三)所造出的“人”的差异

中西方“造人神话”差异的第三个方面是所造出的“人”的差异。“女娲黄土为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着,縆人也”中国女娲造人时用手捏出的人是富贵的,用绳子溅出的人是贫穷的。西方《圣经》中上帝创造了第一个人类“亚当”,后来觉得他孤独就趁他睡着时,取了他身上的一根肋骨,建造成女人。在中国造人神话中,女娲造出的人有着高低贵贱的区别,而在西方造人神话中,造出的人只有性别方面的差异。

二、中西“造人神话”差异的成因分析

中西方“造人神话”差异的背后所体现出来的实质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这种文化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地域差异

1、欧洲大陆

欧洲位于亚欧大陆的西部,它的北、西、南三面分别濒临着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和黑海。古希腊、古罗马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特别是古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源头。古希腊是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东北部的岛国,土壤贫瘠,人类很

难靠土地为生。由于濒临大海,人类经常到海里寻找食物,靠捕鱼为生。海上气候与陆地气候大不相同,海洋气候复杂,一天内天气变化无常,人类为了获取食物必须同大自然搏斗。在海洋上生活的人类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船,因此人们可以驾驶船只去探险。海洋文化使西方人思想开放,有冒险精神,容易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2、黄河流域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封闭的内陆国家,虽然东南部濒临大海,但人们很少靠捕鱼为生。主要是因为中国东南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人类靠土地就可以获取生活所需要的食物。在中国历史上,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黄河被中国人称为“母亲河”。黄河流经我国三级阶梯,落差大。黄河出口形成冲积扇,黄河下游河道宽阔,水流缓慢,大量泥沙淤积形成冲积平原,土壤肥沃。人们以农耕为主,所以中国本土意识强,不易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相对于西方人,中国人不具有冒险精神。

(二)气候差异

1、欧洲温带大陆气候

欧洲大部分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大,终年干旱少雨。

2、亚热带季风气候

中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有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温带季风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热带季风性气候。其中又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3、气候差异对中西方文化的影响

气候对中西方人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外形特征和性格方面上。由于气候寒冷,人体新陈代谢缓慢,生长期长,西方人身体强壮,身高较中国人高。世界有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欧洲主要是白色人种为主,特别是北欧等高寒地区,气温低,阳光照射微弱。中国主要是黄色人种,这里气候温和,阳光适中。白种人皮肤白、头发黄、眼睛蓝,与阳光照射有关。为了抵御严寒,白种人的鼻梁高、鼻道长、鼻孔细小,体毛发达。中国的肤色在世界所有人种中居中,呈黄色或黄褐色。头发大多色黑且直而硬,胡须和体毛不发达,身高没有欧洲人高。气候还影响到人的性格,不同的气候形成不同的性格。欧洲气候比中国寒冷,居住在寒冷地区的人,长时间生活在不大的空间里和其他人相处,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具有较强的忍耐力。中国气候南北差异大。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河流众多。这种温和的气候使南方人有较浓的理性思维、心态平和、谦虚谨慎、情感丰富细腻。北方多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温热多雨、冬季寒冷漫长,气候干燥,这种严酷多变的气候导致北方人容易急躁,感情色彩较浓,性格直爽。

(三)文化差异

1、认知方式

认知方式是指人在认知操作中表现出来的个体特征,又称认知风格。认知方式表现为一个人习惯于采取什么方式对外界事物进行认知。中国人对事物的认知主要是“传承”前人的经验。中国人善于总结规律、经验,并把总结的经验传承给后人,后人直接继承了前人的经验。中国的传统认知方式,则以直觉和经验为主。比如:白面书生、初出茅庐、见多识广,中国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俗语:我走的路比你吃的盐还多、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等。中国古代人民就以自己看到的现象为事物的本质,中国古代人民观察自然,提出了“天圆地方说”,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完善,并将这种观点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西方人也善于观察、总结经验,但是西方人的经验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发展。后人对前人总结的规律、经验并不是拿来就用,而是结合实际情况有所发展。正是基于这种认知方式,才有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西方人对事物的认识了解则比较偏向实事求是,对事物的认识不限于事物的表象,最初西方人也是相信天圆地方,但是从文艺复兴开始宣扬科学和理性,反对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地心说,经亚里士多德、托勒密进一步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后来哥白尼又进一步探索 ,提出日心说。西方人对事物的认知处在不断探索发展的过程,相对中国人,西方人更注重对事物本质的探索。

2、思维逻辑

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理论思维。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地域广袤,土壤肥沃,人类以土地为生,把土地称为母亲。中国古代人民热爱土地,尊重土地,尊重自然。在哲学上主张“天人合一”,崇尚自然、顺从自然。统治者在社会发展中利用人们的蒙昧思想,来统治人们。宋代“程朱理学”的影响最为严重,这种思想会压抑人的本性,服从君王,投射到生活中就体现为压抑个性发展,重视集体主义精神,要求一切服从于大局

欧洲因为特定的地理条件使古希腊人难以依靠土地为生,欧洲人不相信自然,而是在海上靠经商、做海盗或海外开辟殖民地来求生存。这种生存方式使西方人思想开放,人与自然对抗使欧洲产生“天人对立”的哲学思想。这种思想使西方人自由发挥人性,自主意识强,肯定人性。西方认为思维是独立在自然之外的客观事物,不少思想体现出人类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

3、等级观念

所谓等级观念,是指按照人们的普遍的主观意识,将人所见到的万事万物,按照地位的高低加以等级划分,同时赋予高等级者特定的权力以及荣誉。中国的等级观念在造人神话中也有很明晰的体现:女娲最开始是仿照水里自己的形貌,用手捏泥巴,后来因为疲惫,只好用柳枝伸进泥浆里,向地面上一挥,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活人。女娲用手捏出来的人成了后来社会生活中富有的、高贵的人,即统治阶层的群体,而女娲用柳枝挥洒出的人成了后来社会生活中贫穷的、低贱的人,即普通百姓这一群体。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封建社会比较漫长,公元前2070年,中华大地上建立了第一个国家政权,建立了武装,设置了官职、监狱、制定了刑法。秦始皇大一统后建立了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建立三公九卿制。早在春秋战国时,孔就主张贵贱有序,维护周礼。在中国的等级观念里皇权高于一切,其次是士民,农民,工民,商民。

西方的上帝造人,最开始造出的是亚当(男性),上帝看亚当一人独居,很孤独,就为他造一个帮助者作为他的配偶,于是就有了第二个人——夏娃。欧洲封建等级有两个金字塔,一个是传统的皇权,另一个是神权,但是欧洲受基督教影响深远,有时神权更和逾越皇权。欧洲的等级划分:国王(与皇室成员)-各级爵位(公,伯,男,子)以及骑士(其实在欧洲封建国家有很高的地位)-各级大臣,受分封的领地主-商人小手工业者-自由农民,平民-雇佣佃农农奴。

4、伦理道德差异

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所持有的,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内心的信念来维系的一种社会意识。伦理道德是一种规范。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影响很大,长期被统治者奉为正统思想,中国伦理道德受儒家思想影响最深。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其中又以“仁”为核心。“仁”的最初含义是指人与人的一种亲善关系,仁要求人们以人为人,相亲相爱,反映了人对自身的觉醒,对人类的本质的理解,具有浓厚的人道精神。仁者爱人的精义是在人际交往中注重人的价值,把别人也当作与自己同类的人来看待。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西汉时董仲舒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而提出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儒家用三纲五常作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道德教条。历史中记载,

基督教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是空前的,基督教并没有明确的道德标准。【这句话简直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有关西方伦理道德这一段能写就重新补充,不能写就不要了。】

篇二:西方有上帝造人的传说,中国有女娲造人的传说。这两种传说都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三:浅析神话“女娲造人与普罗米修斯造人”的异同

浅析神话“女娲造人与普罗米修斯造人”的异同

摘要:中国与古希腊造人神话中与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其中也有很多的差异,通过对两者之间的形象, 性别, 工具材料 ,主要功绩,结局等几方面的对比我们可以从一些侧面看出中西在文化上存在的差异。

关键词:造人神话 形象 性别工具材料主要功绩结局

无论是中国的女娲还是古希腊普罗米修斯的造人,都是在人类在童年时期无法正确理解客观事物法则的基础上,主观臆测出的产物。然而即便是主观的产物,对我们后世的影响仍是无比巨大的。 世世代代的口耳相传,不仅形成了我们本民族的故事并且对理解古代先民的思维与认知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反映民族原始生活状态和原始信仰的古代神话,是一个民族精神和文化的真正根源。而马克思认为在人类儿童时代:“有粗野的儿童,有早熟的儿童。古代民族中有许多是属于这一类的。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只有正常的儿童才能真实地再现人类童年的的天真。”为何他会对古希腊的神话有着如此高的评价,这对分析各民族的童话特点又有着怎样的意义?下面我就从两种神话造人神的形象,性别,造人工具,主要功绩,结局等几方面进行比较。以期发现其中包含的不同的民族特色。

一 造人神的性别差异

很难想像在这个男权当道的社会里,中国的传统神话的造人主居然是一个女性,她不仅创造了我们而且还为我们的生活生产提供无尽的帮助,救民于水火中。她的功绩在众神男性神中是无法比拟的。像这样把一位女神当作中华民族的创造者和造福者来歌颂,在长久以来男尊女卑的中国社会似乎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然而。众所周知,人类历史上存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当时妇女在生产和生活中居于重要地位,子女只认得自己的母亲,不认得自己的父亲。女娲造人的神话不正含有母系社会的影子吗?女娲造人的神话,并非空穴来风的纯粹杜撰,而正是早期血缘时代之母系社会中女性占据人口生产主导地位的反映。对于女性而言,男性在一开始处于劣势。男性对于自己在人口生产中作用的认识,来得太晚。

而在古希腊的神话中男性一直是以独立的并以绝对的权力处在社会的上层,正如在古希腊的神谱中宙斯处于绝对的的权力之上一样。古希腊的造人神话中人类的创造者普罗米修斯就是一位男性,而他最先造出来的便只有男人,没有女人。只是宙斯后来为了惩罚人类,才创造出女人。“潘是第一个女人,衍生出整个女人类族,他们是男人的祸殃,天生会行恶。”那时的男人作为主要的劳动生产力,从事社会生产。只是到了后来男女之间才形成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女性的社会地位才逐渐提高。所以根据中西造人神话的差异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形式的不同和当时人们的心理特征的差异。

二 造人神的形象差异。

女娲 ,传说中的中华上古之神,人首蛇身,为伏羲之妹,风姓。在《史记·补三皇本纪》中这样记载“女娲氏一风姓,蛇身人首”,由此观之作为中华民族之母的女娲并不是传统的人形,而是具有明显的动物特征。而古希腊的普罗米修斯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形象出场的。他具有人的外形特征并且拥有人所不及的神秘力量。谈到这我们就不得不怀有疑问:“中国一直注重对神的敬仰,并且对女性的形体也常常是极尽可能的将美的一面描绘出来,而这里的女娲蛇身人首,以突破了我们传统的审美标准,是否显得突兀?而普罗米修斯的形象基本和常人无异是否又对神的神秘力量有所消减?”其实如果我们深入的探讨就会发现“女娲”的形象在当时是合理的,原始先民对女娲的外形构想是符合当时社会需求的。女娲造人的时候正是母系氏族统治时代,那是女人作为主要劳动力从事社会生产,但由于女性特殊的身体特点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因此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世界万物在古人的眼里都充满了极其神秘的色彩,在对客观世界的迷茫状态下,“万物有灵论”便大行其道并主宰着古代先民的思想世界。因此将女娲形容成蛇身人首也显得合理了。再者中国封建社会里最高统治者也常被冠予“真龙天子”。而蛇与龙在形态上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因此中国的先们便接受了女娲的这一形态模样。而普罗米修斯的人形化色彩也是与古希腊神话中惯于将神人格化有关,他们神话中神都有人格化的倾向,惯于将“人神共体”。虽然神是高高在上但是他们也和人一样具有七情六欲,拥有人类普遍的情感。 三造人神的工具材料

关于女娲造人的神话在《风俗通》中有着这样的记载“俗说开天辟辟,未有人民,女娲 搏,黄土作人。剧务 ,力不暇供 ,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如 果我们细心观察则会发现女娲在造人之初是用黄土作为基本材料,并且由于先后顺序及造人的方式不同将人分成了几个不同的等级。正如文章所言“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为何会有这样的差别,难道在女娲造人之初就已经有了这样的等级观念了吗?首先我们先从女娲造人的材料来看,她用的是“黄土”。她为何会用土,并且还是用黄土?这也许得从我们最开始的农耕文化开始说起。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在原始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土地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人们赖以生存的根基。人们对土地有着一种神秘的情感,会不自觉地将土地作为崇拜对象。再者先民们的万物有灵论更为土地蒙上了一层神奇而庄重的色彩。接下来我们就的说说为什么使用黄色的泥土?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华民族最开始的活动是在“黄河流域”开始的,而根据黄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我们可以看出黄土是“黄土高原”特有的地理特征。因而女娲造人使用的材料是黄土,这也反映了在远古之初先民们的生产力水平和生活的地理范围。这也正和我们的发源地和社会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再说女娲的造人方式,她最开始是使用自己的力气的,但由于造人所消耗的能量实在是太大,她不得不改变方法,由开始的一个一个的造,变成了“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这样一群一群的造。这里我们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女娲虽贵为女神但也有力所不能及的时候,她也会体力不支,并且从后来的

“女娲补天”,女娲为了修补天上的裂洞,而与天融为一体“以身补天”中我们更可以看出即便是威力无穷的天神也不能自由支配世间的一切,在他们头上有着连自己也无法掌控的神秘力量在支配他们—命运。仿佛一切的主宰都自有命数,神和人的力量都是无法更改的。而后来的将人分为不同的等级我们大可不必将这样的罪过强加在女娲的身上,用自己的力气或是用绳子来完成造人其实只是方法上的差异,而并没有主观上的有意识的区别。只能说是随着阶级社会的出现和发展,统治者和上层阶级所采取的一种必要的统治手段,以安抚人心安定社会。才在一定程度上借助政治手段对先前神话故事进行改变。

再来看普罗米修斯的造人神话:“他清楚地知道,上天的种子就蛰伏在泥土里,于是他就掘了些泥土,用河水把泥土弄湿,然后按照世界的主宰天神的形象揉捏成一个人体。为了让这泥做的人体获得生命,他从各种动物的心里取来善与恶的特性,再把这善与恶封闭在人的胸中。”在这里又是使用泥土,又是将人的身体用泥土塑成由此可见土地对于一个民族是多麽重要,在这片他们热爱的土地上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最原始的农耕文明对先民的影响有多大。

四造人神的主要功绩和结局。

无论是中国的女娲还是古希腊的普罗米修斯都成功的创造了人类,使这个世界充满了欢声笑语,让人类的足迹遍布了世界各地。他们对人类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在造完人后他们没有高枕无


造人传说》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3191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造人传说
相关文章
  • 造人传说

    中西方“造人神话”差异的对比研究中西方“造人神话”差异的对比研究摘要:造人神话产生于氏族社会末期,它是上古先民探索人类起源的一种超自然形式的表现。中西方“造人神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