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归乡 正文

归乡

2017-03-11 06:42:11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古诗文阅读理解:归乡(含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完成8~9题。

归乡 陆佚仁①

万里归蓬万里云,关山过处忆犹新。

凄凄峪道金狄马,寞寞重山武穆心②。

故里梨园停宿雨,圩③中旧巷走乡音。

茶淡火熄人寂静,浅秋摇曳月黄昏。

注:①陆佚仁,明正德银川卫职方司书办,受刘大夏案牵连,被迫辞官。②北宋名将狄青,受朝廷猜忌,郁郁而终,葬于汾阳峪道河。金狄,墓前神道两侧的石人石马,其中的武将名金狄。武穆,指岳飞,因奸臣秦桧陷害,被召南归,风波亭被害,有词“小重山”。③圩:江淮低洼地区村庄周围防水的堤。

8.请分析颔联运用的手法和表达效果。(5分)

答案:颔联用典(2分),借用狄青和岳飞被朝廷猜忌陷害的故事(1分),含蓄地表达了自己被牵连辞官后报国无门的郁闷、凄然和有志难舒的落寞、不平(2分)。

9.纵观全诗,说说诗人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6分)

答案:首联、颔联写了归乡之前,被牵连辞官,独自南归时的孤寂、不平、凄然、落寞。(3分)颈联、尾联写归乡之后,看着熟悉的梨园,听着村巷里熟悉的乡音,炉火边烹一杯淡茶,看天边月光摇曳。这舒缓宁静的生活安抚着作者的心境,心绪逐渐平复,归于淡然和宁静。(3分)

篇二:知识分子的“归乡”情节

乡土知识分子的“归乡”情节

——以鲁迅的《故乡》和莫言的《白狗秋千架》为例

何登文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 650500

摘要:鲁迅小说中体现的“离去—归来—再离去”的“归乡”的情节结构模式,被以后很多作家所沿袭。在鲁迅《故乡》和莫言《白狗秋千架》中,这一结构模式被体现出来。同时这两部作品都采用了限知视角讲述了“我”归乡后,看到家乡的人物经历的转变的内心感受。在“归乡”的模式中,鲁迅和莫言以敏锐的视角,观察农村人的生活心里状态,展开了对“人性”这个话题的思索。两篇文章在情节结构模式上相同,从“人性”的视角思考了生存与命运等问题。

关键词:鲁迅;莫言;闰土;暖姑;归乡

故乡是文学作品里说不尽的话题。在故乡塑起的童年,在故乡经历的成长,在故乡怀念的亲人,是我们无论走到多远的地方也无法改变的。在鲁迅《故乡》中,读者会发现小说中的一个内在情节模式,即作为当代的一个觉醒的知识分子的“我”,为追求心中的理想而离开落后封建的家乡。然而,“我”所追寻的心中的梦,在当时的社会并没有提供给“我”现实的条件,繁华的都市没有我想要的精神世界,面对理想的破灭和生活的艰辛,带着满身的疲惫重新回到家乡,希望归乡能带给自己些许安慰。但故乡也时过境迁,历经的改变早已不是儿时的记忆,使我在失望中再度离去。钱理群先生认为,鲁迅小说中的这种情节模式为“离去——归来——再离去”的模式,也可称为“归乡”模式。

在品读莫言的《白狗秋千架》时,读者会发现在这篇小说中也体现了“归乡”模式。作者莫言,用第一叙述者“我”的身份讲述我离乡的原因,和归乡再遇“暖”后内心的彷徨和失落。在“归乡”模式中,《故乡》容纳了我和闰土的少年友谊。《白狗秋千架》则讲诉了我和暖曾经那段朦胧的恋爱,这两者都是故乡美好生活的一部分。但闰土和暖的改变使作者发出了对“人性”问题的思考和质问。《白狗秋千架》和《故乡》两部作品所体现出的异同之①①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0,(31).

处,不禁让读者对“归乡”这个模式有了更多的深思。

一、 记忆中的“人”与“乡”

对于走出家乡的游子,思乡是一个自然而然的情绪。当现实中的不尽如意和失落感充满了游子的生活时,家乡的记忆就被思乡的感觉慢慢唤起,归乡仿佛也成为寻找慰藉的一种选择。

在鲁迅的《故乡》里,我对故乡的记忆被唤起时,故乡是一个五彩缤纷充满神奇的地方。在故乡中有深蓝色的天空,有碧绿可口的西瓜,有金黄色圆圆的月亮,还有我的记忆中少年闰土。闰土是单纯可爱的孩子,充满了活力。我见到闰土时,他十一二岁,正守卫瓜田。他有一张“紫色”的小圆脸,还有“明晃晃”的“银白”色项圈戴在脖子上。童年时,“我”听到他来,会跑出去找他通过闰土。闰土让“我”知道了不一样的世界,让我知道了新鲜的事儿。他告诉我,夏天的沙滩里,有各种各样美丽的贝壳。他告诉我,他会守护瓜田,保护瓜田不受猹的侵害。就连冬季如此寂寞的日子,闰土也这样告诉我说,冬天雪下的厚厚的,在下过雪的沙地上,支起一个竹筐,鞍上个绳子变可以抓鸟了,各种各样的鸟都有。听到闰土这样的描述,“我”经常盼望着冬天快快来到,冬天的日子能下雪,希望能和闰土一起去抓鸟,体味他说的快乐。

少年的闰土是生活在大自然里的顽童,他带给我新奇的感受,他的世界充满魔幻,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他纯真可爱,没有受到封建礼教的侵害,他会拉着“我”的手带我出去玩。他不会别扭的叫“我”少爷,把我当成他的朋友。我们在一起玩耍,是两颗自然的心的融汇于交流。我们之间没有等级的观念,少年的闰土是自然的,在他的脑海里充满着丰富的向想象力。在少年闰土的世界里,连贝壳也是无比的美丽的。闰土的银项圈,可爱的紫色笑脸,站在瓜地里。他的小英雄形象是《故乡》中“我”最美丽的回忆。

高密东北乡是《白狗秋千架》中主人公“我”的家乡。记忆里的家乡是热闹的,那时我对暖的爱慕,和暖在一起的日子,是我青少年时家乡中最美的感受,是对家乡记忆中无法抹去的美丽。少年的我,对暖有着朦胧地爱意。“我”喜欢暖的明亮的双眸,喜欢她的漂亮。我带着几分挑逗的色彩,打趣的叫她小姑。

少年的暖是活泼,充满活力的女孩,是村中男子爱慕的对象。“我”对暖的感情是发自内心的喜爱。暖的双眸,皎皎如星辰,映衬着她美丽的脸庞。她的歌声,在我的记忆里是那么的清晰。还记得那时“我”刚十九岁,暖才十七岁,白狗也只有四个月大的时候,解放军来到家乡,他们开着一辆辆的卡车,从桥边路过。那时候发生了个小意外,一辆车掉进了河里,一时间热闹的景象出现了,大家一起全力抢救。在热闹得求援中,暖唱起了歌唱。暖的歌声是动听的,她唱:“小河里的水呀清悠悠,庄稼盖满了沟。”在家乡,少年的我和暖是快乐的,我们也有过当兵的梦想。当时蔡队长曾说过,暖的条件很好,就是缺名师指导。少年时遇到

的蔡队长,使我和暖的爹爹也是动过让我们当兵的心思的。双方的父亲去央求蔡队长把我和暖带走。然而,蔡队长表示,这要请示上级,才可以。我们的当兵梦就算这样的过去了。

二、现实中的“人”与“乡”

作为一个从乡土走出来的知识分子,一个在家乡长大的作家,鲁迅和莫言常常从故乡出发来审视社会。童年成长的经验,往往成为写作的重要题材。这一题材的出现,表现出作者对家乡的爱和思念,也正是因为爱和思念当我鼓起勇气回家时,家乡人的变化才使作者痛苦悲凉。

在《故乡》一开篇,“我”回到别了二十余年的家乡,家乡却变了模样。那时的家乡是阴晦的深冬,快到故乡时,冷风不断的吹进船内。“我”向外看到的家乡的景色是一片萧条,暗黄的天底下,是“我”那没有一丝生气和活力的家乡。“我”甚至在怀疑这是我曾经的家乡么,这是我记忆中的家乡么。记忆的故乡和现实的故乡的鲜明对比,让“我”的心中充满了悲凉,也为我再遇家乡人,看到闰土后的伤心埋下了伏笔。

《故乡》中“我”看到了行为举止尖酸刻薄的杨二嫂。杨二嫂,不再是当年的豆腐西施,她身形如圆规,认为“我”以是在大城市里娶了几房姨太太的“大老爷”。在搬家时,每天来“我”家占些小便宜,她的感情用虚情假意来表达,把得到的蝇头小利当做是自己才智的展现是一个集可怜又可气为一体的人。当《故乡》中的我回到久违的家中,母亲向我说起闰土来,告诉我闰土每次来,总是提到我。阔别二十余年后,我再见到的闰土,他的身体长高了,但眼神却麻木了,记忆中的紫色圆脸也变的灰黄,连手都变得又粗又笨像松树皮。成年的闰土没有了我记忆中闰土的影子。面对记忆里熟悉而现实中又陌生的闰土,“我”带着兴奋又有些尴尬的心情,叫了一声:“阿!闰土哥,——你来了?”。可我的闰土哥,早已被封建那吃人的礼教,被礼教中的等级关系侵蚀,他对我说了一声:“老爷!”。在这一句“老爷”让文中的“我”明白,少年富有活力的闰土以离我远去,我们中间隔着的是一堵无声的墙。“母亲”告诉我,关于闰土运灰过程中发生的“藏碗碟”悬案,更是让故乡的一切更加模糊,让“我”更加气闷和悲哀。

无独有偶,莫言的《白狗秋千架》中的“我”,虽不是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描述,但作者莫言依旧以第一叙述者的身份 。以“我”在父亲再三的催促下而归乡的知识分子的身份,讲述了暖生活的变化对“我”影响。她有着皎皎如星的双牟,她是村中青年后生们心中“想得美”的姑娘,有喜欢她的意中人,她有看的见的未来,她有可以想象的幸福。然而,是“我”的失误,是“我”的过错,让暖从秋千架上摔下,使她失去了一只眼睛破了相。从此她的人生跌入了失望的谷底,生活发生了大逆转。面对“我”的过错,“我”逃避的离开故乡,十年一去不回,而暖只能面对生活的艰辛,无法逃避。

一别十年,“我”在父亲的再三嘱咐下回到了故乡。在令人窒息的热夏,在桥上,“我”看到从远处蹒跚走来一个人影,这个人影艰辛的走来。这个人影身上搭着一大捆高粱叶子,

她步子蹒跚而来,沉沉的高粱叶压弯了她的身体。在如此闷热的夏季,这个人依旧干着沉重的农活。这个人穿着蓝色的褂子,黑色的裤子,黄色的胶鞋。尽管她离我越来越近,如果不是她歪下的辫子,我无法分辨出她是女人。而且这个在夏日里劳作的人,偏偏是又是暖。当“我”自欺欺人的问她,过的还好么时,她的回答是让我沉默和辛酸的。她尖锐的回答说:“怎么会错呢?有饭吃,有衣穿,有男人,有孩子,除了缺一只眼,什么都不缺,这不就是‘不错’吗?”

暖的回答里,透着对生活彻骨的悲伤,和对命运安排的无奈。在她的回答里,“我”想她应该是怨恨我的。面对此时的暖,我心中是无边的愧疚。暖因为“我”,缺了一只眼睛,曾经那个婷婷如花的女子,嫁给了邻村的一个哑巴,而命运并没有怜惜她,又让她罕见地生下了三胞胎,这三个孩子又都随了他们那个哑巴爹爹。暖从美丽的暖,变成了“个眼暖”,带着她对朦胧而又美好的“蔡队长”的爱情,从此生活步入了渺茫。看到她生活的艰苦,“我”依旧懦弱的幻想着暖的生活会幸福些。我的心中依旧挂念着曾经心仪姑娘,不顾八叔“别降低了身份的劝告去看暖。当我敲开了门,看到的是暖粗鲁的丈夫,看到的是暖的生活环境,三个哑巴的孩子。我知道了暖是如何生活的,可“我”还是自我宽慰的想,暖的丈夫不失为一个气概的男子汉。这时候的我是懦弱的逃避,我似乎无法在面对暖,我心中的忐忑不安,分分秒秒都催促着我快点的离开。

三、现实中的“人”与“我”

在鲁迅的文学生涯中,他把“国民性”的思考贯彻在文章中,提出“为人生”的主题。问起鲁迅为什么做起小说来,鲁迅回答是,他仍然怀着多年以前的“启蒙主义”的思想,要改良人生,写作是为人生的观点。在品读《故乡》中,我们不难发现,鲁迅的一贯思想。除了他对旧中国和传统文化中的封建礼教弊端的鞭挞外,还向读者展示了,鲁迅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孤独冷漠,思想上的隔阂的反映。突出了他对“国民性”问题的思索,以及他对农民问题的关注。

同样,有关“人性”问题的思考,《白狗秋千架》也有着深刻的解读。小说中归乡后的“我”,看到暖不再是年少时那样貌美纯真、对爱情充满幻想的女子,她变成一个在闷热地令人窒息的夏日,仍在劳作的妇女。她与我的归乡后的初次见面,语言辛辣,在尖刻的话语中充满了怨恨,但又有着对命运听天由命的叹息。暖的个人命运的悲惨转变,看上去是秋千架上,由于我造成的偶然事故,但在品读时,读者会发现,秋千架也可以看成乡土社会的人生中由于偶然性造成的无法抗拒的厄运。

在暗淡的《故乡》里,那站在瓜地里,守卫瓜田的,带着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形象,已离我远去。但在《故乡》中,却有一个“飞出”的八岁的宏儿,他像一颗闪亮的星星,一出现便点亮了整个故乡的天空。宏儿的心是纯洁的,他如年少的我,盼望着水生的到来。宏儿和水生如兄弟般的友谊,是对传统的尊卑上下等级观念的冲击。宏儿在做船离去时,还是想着

他和水生预定出去玩的事情。他的纯真,是对封建社会的阿谀奉承和麻木人心的伦理道德理念强有力的冲击。

宏儿的出现,他和水生的纯真友谊,他的天真烂漫充满活力,象征着人的最初本性。那是“人性”中纯真,没有受封建礼教毒害的一面,是“人性”对“吃人”礼教的反抗。正如作者在文章最后所说:“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在《白狗秋千架》中,面对命运中突入进来的厄运,暖是否真的向命运低头了呢?当暖说要去镇子上给孩子裁衣服,并狠狠的剜了我一眼的时候,故事的悬念就开始出现了。白狗静静的跟在暖身后,我发现十余年过去了,很多事情人物都在变,唯有白狗对暖的感情没有变。那只白狗是暖心中的安慰,它伴随着暖走过十余年的岁月。在回去的路上,我发现了白狗,这时悬念又开始了,在这只白狗的牵引下,我走进了高粱地,看见了暖。看到她独自一人坐在那儿,那个她带走的小包袱放在她的身边。她压倒了一片高粱地,开辟出一个独立的下空间,四周的高粱像一个下屏风,将她围在中间。她看我走进来,就从小包袱里抽出来黄布,铺展开在压倒的高粱上。这时的我看到高粱叶的影子,在暖的脸上晃动。

高粱地里再次遇到暖,我是愧疚的。当我想向她说出内心的愧疚时,暖却说出:“只叫一人寒,不叫二人单”的话语。此时的我发现暖依旧是善良的女子。在小说的结尾,作者莫言出人意料地把文章推入了一个悬念的高峰,让暖说出了“借种”的要求。暖对我说,即使有一千个,一万个说不得理由,也要答应她这个要求。暖只想要个会说话的孩子。面对暖的要求,“我”是矛盾的,“我”本是暖命运的不幸的制造者,但此时的暖却又把“我”看成她悲惨命运的拯救者,“我”该怎么去做,成为疑问。

面对暖要个会说话的孩子的要求,作者莫言把问题的悬念抛给了小说中的我,也抛给了广大的读者。《白狗秋千架》的戛然而止,在作品最后,暖向“我”求会说话的孩子的要求,大大出乎了读者的意料,使文中的暖的形象发生强大的逆转。从她的听天由命,到“求种”可以看出她对自己这种偶然性命运悲剧的抗争。她与闰土是不同的,在经历了人生不断的变故和打击中,暖仍然没有被彻底击溃。“求种”想要个会说话的孩子是她的抗争,也是她生存下去的动力。

“求种”是一种意味性的象征,象征着原始最初的“人性”对传统封建落后文化冲击,象征“人性”对原始生命力的渴望,超脱了社会的伦理道德的束缚,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

《故乡》和《白狗秋千架》在“归乡”这一情节结构模式中,共同审视了农村社会存在的问题。表达了“我”离开而又归来的心境。在文章的最后,鲁迅和莫言又共同发出了对未来希望的呼唤,在不同的事物中寄托了自己的对未来的希望。《故乡》与《白狗秋千架》,在同样的情节结构模式中,两部作品都采用同样的叙述视角。同时两篇文章的作者同样采用了限知视角第一人称“我”,也同样描写了一个人的变化对文“我”的影响。在《故乡》中,

篇三:归乡站点

归乡站点

站在人潮拥挤的车站

窗外蒙蒙的细雨映入眼帘

丝雨的情

如我的思绪那么悠远悠远

春雨的意

如我的眷恋那么流长流长

一个狼嚎般的男孩带着泥尘涌入了车窗

无意识的他躺在冰凉的车板上

唧唧咯咯的声响和

呆滞的目光是他灵魂的长廊

心儿呀莫要跳的如此忘怀

世间的人儿并非都是如此这般模样

水灵大眼的小姑娘闪着玉女的光芒

欢蹦乱跳的小男孩包裹着灵猴的智囊

梦幻的少女在车间坐立难安

莫非前面的车上坐着她的情郎

清瘦的身影飘过一扇扇模糊的车窗

春天沉醉于雨天

言语积压在行人的心房

细雨织成千万条线

来来去去的人茫然地等候在

车的站点

渔家傲

(赠妹生辰词)

可怜韶光留春住,身絷校园向何处?年年月月复相问,

今何许?怎堪生辰梧桐雨。

转浮世流光电掣,捻指日出西山斜,为报家国无间歇,

仰天宇,脚踏神州迎风雪。

清平乐

水乡

夜幕突变,雷鸣声不断。

风雨急聚鱼儿转,家禽惊飞乱成团。

闾巷倾间积水,苦农人垂头归。

水屋四周枝折,翌日田地势危。

杨柳情

从小到大,我没有留下什么,唯一留下的是我笔下那一篇篇“自鸣得意”的文章,一来是为了留住昨日的倩影,二来是为了慰藉今天的涌起的思绪,有时觉得苦闷,无聊,就拿出文章看一看这些文章。今天我看到了几句咏柳的诗句,便勾起了我儿时的回忆,古人以柳赠别,现在我也想效仿一下,折一枝柳条送给我儿时的朋友,说回报也好,说真情也罢。每当仲春时候,丝丝杨柳就垂下来与碧水戏情,与大地接吻。望着茵绿的柳枝,我又怎能不动心呢?小时侯几个小伙伴一起从各处寻得一些美丽的小花,并把柳丝弯成一个圈,然后将花插上去,这就是人们所谓的花环,一根柳丝一片心,一朵小花一段情,在无声无息之中,我们开始做公主与王子的游戏,一个漂亮的女孩在一个男孩的帮助下戴上了花环,然后又回到杨柳下,带着她的童真,带着我们的欢乐,带着杨柳的情意去追求童年的梦。“东风吹我过湖面,杨柳丝丝拂面。”我们一群带着梦幻的小孩子坐在船上,划动着小船去寻找梦的天堂。杨柳的丝绦为我们送行,它用那温柔的纤手拽着我们的双手前行,尖尖的绿叶扫荡了湖水的肮脏。杨柳你带来了童年的欢乐,带走了我的祝福,带来了友人的祝福,没有过多的语言来赞美你,对你唯有的是感激,并将你永远留在我的笔下,留在我的头脑中。冬去春来,我依旧伫立在杨柳旁,重忆昔日的一幕幕。

欢乐共挽

━━春的感受

“滴滴答答”闹钟将我吵醒,睁开朦胧的睡眼一看才五点多,已醒睡意的我暖暖地躺在床上,轰隆隆的怎么突然响起了雷声,开始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紧接着又见几道闪电,霹雳又是一声,将我完完全全地震醒,原来春天早早来到,推开窗子,只听到沙沙的雨声飘落到地面上,轻悄悄地,生怕惊动了还未复苏的生命,怪不得古人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佳句。清新的空气直涌入房子,好舒畅啊!真好象进入了一个新奇的世界,而我就是这世界中的唯一珍宝。

小的时候老师叫我们写了许多描写春天的文章,然而没有一篇保留下来,哪怕是极少的几句也没有。早几个星期,我就怀疑春天是否已到,也想为春天添上草草的几笔来增添春的气息,但是由于许多原因搁浅下来了,上周我一不留神竟让病魔侵入,故而直到今天才开始提笔写一下我对春的感受。春天让人难以捉摸,人们常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世上奇闻预先知”,对于春天的变化,父辈们应该能了解一点,然而今年的春天,他们也叹息“一天一变,难以判断”。的确今年的春天异常古怪,本来春姑娘换上了新的绿装,应该高兴才对,哪知它暗暗自愁,有时还泪流满襟;娇阳的艳红被春花夺去,理应悲伤,却不知为何笑得如此灿烂。

一个星期的中午,我骑着自行车赶向回家的路,那时的心情十分激动,也十分愉悦,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但桃花知道,因为它的花瓣曾在我的病床头给我清香;杨柳知道,因为它的柳枝曾为我而折;苹果树知道,因为他的硕果曾为我而摘。感谢你们,更感谢把你们送给我的人,相信春天的甘露会让你们更有生机。在我的眼里,今年的春天更加美丽,今年的春天更有活力,今年的春天更加暖人。瞧,一路上的油菜花铺满了石子小路,我被这一大片金黄色的花儿包围,感觉倍受宠幸,我想拒绝他们送给我的金衣裳,但盛情难却。蜜蜂在花丛中翁翁直叫,不知道是欢乐还是嫉妒,嫉妒油菜花将美丽的衣裳送给了我,甚至还有几只蜜蜂扑想我,幸好有风姑娘为我解围,风姑娘轻轻地吻着我,这可谓世界上最温柔,最甜蜜的吻。我被陶醉了“春风吹过来,心中不明白,这世界变得又绿又白,又

嫩又可爱”。一路陶冶在粹金般阳光的照耀下,春风的呵护下,但这似乎还缺点什么?是什么呢?“哐哒一下”车子倒在了路边,我被无情地抛了下来。找到了,找到了,春天最少不了的终于找到了。“绿”可爱的绿,我还真得感谢把我从车上跌下来的那块鹅卵石,因为它让我找到了心中的那团绿。也许此时还是初春,因而绿意显得很淡,无论怎样,它稚嫩青幽的覆盖体让我感受到的的确确已经到了春天。回到家里又有许多新的事物奏响了春的乐章,增添了春的欢乐。“艳阳照大地,万物齐争辉”,最不逊色的要数桃花,它毫不羞涩地展示自己的红颜,梨花也不示弱,树绿花万朵,雪白的梨花挂在枝上恰似“一竿千枝万朵雪”。听金灵鸣唱,喜鹊报春,鸡叫犬吠,鱼跃水飞。春天一副副静景让人悠然自得,心旷神怡;春天一轻轻的物音,也让人无尽地享受大自然的歌声,听着大自然的鸣奏,我不禁去寻找春的神韵。我感觉到了春天,却未曾去细心地寻找春天,对于这样一个色彩迷人,气候异常,而又充满生机的春天,我又能指责什么,又怎能对你不满呢?在此我只想描写春天,谈谈春天给我的印象,并不想过多地抒发自己的情怀,忽然在我心中不经意地勾勒出春的图画,春的意象:

夜卧床头听风雨,朝惊窗外几变迁

洗礼万物圣洁面,树褪黄衫换绿颜

百花争艳引凤蝶,雏燕斜飞剪青叶

艳阳迎春绽笑容,玉鸟鸣唱动人心

我喜欢春天,因为它给了我愉悦的心情,我想拥抱春天,因为春天给了我活力,在此我想高唱“春天,多彩的神韵,无时可比”。

悠心 忧心

当我们和朋友恋人坐在一起闲谈时,便觉得心悠悠然;当我们开始做论文而又无从抄袭时便忧上心头;当我们躺在温暖的被子里或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时,心里十分的惬意舒畅;当考试临近又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学到时,心里便慌乱起来。这里我并没有讥讽或称赞某人的意思。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中悠心忧心是同时存在的。悠心使人心旷神怡,忧心使人肝肠寸断。期考又将临近,我只希望每个同学能恰当地处理好学习与娱乐之间的关系,如何搞好这最后一个月的复习呢?没个人都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在此我只抛砖引玉地谈一下自己的看法:首先我们要合理的安排好学习时间,工人做工作也要讲究效率,学习也不例外。勤奋是必要的,但并不是每个勤奋的同学都能取得相应的学习成绩发,一般地说抓住好早自习五十分钟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是最佳的学习时候,不过许多同学由于赖床而错过这一段时间,故而这需要一定的毅力。第二保持良好的心态,有些学生前一段时间没有认真听课,到了关键时刻便心慌意乱不知从何下手,巴金曾说过:“倘使不能使我的心情平静,我便无法活下去”。切记“心忌燥,言忌浮,才忌露,学忌满”。我们可以把考试当作检测某一段学习情况的标准,但那并不代表检测全部人生的标准,还有一点就是要把考试结果看得淡然些,更应该看重的是学习的过程。第三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充满自信,坚定目标,忌一暴十寒。第四要懂得独立的思考,理解性的记忆。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它主要是为了培养我们走出校们后能灵活自由地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单纯的记忆是短暂的呆滞的。第五要学会抓重点,牵引线。曾经有一个老师问我一个问题他说:“你知道怎样才能最快地把地里的瓜摘完吗?”当时我怔住了,老师怎么回问这么奇怪的问题,不经思考我很干脆地说:“不知道”,后来老师讲了一个成语‘瓜熟蒂落’然后象征性地给我说出了其中的玄机。用白话文说就是要学会抓纲。上面的五点建议是我个人的体会,也并非适合每个人,望诸君自揣其意。


归乡》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0615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归乡
相关文章
  • 归乡

    古诗文阅读理解:归乡(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律诗,完成8~9题。归乡陆佚仁①万里归蓬万里云,关山过处忆犹新。凄凄峪道金狄马,寞寞重山武穆心②。故里梨园停宿雨,圩③中旧巷走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