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下雪的季节的相关文章推荐 正文

下雪的季节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7-03-09 06:54:37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9篇阅读答案

父亲的游戏阅读答案(16、18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中“游戏”的主要内容。。

(2)你认为 文章末句父亲“满足和幸福”的原因是什么。。

1.先让儿子相信安检仪就是医院的x光机,然后在自己通过安检机让儿子看到自己没有得肺病,最后让儿子"知道"他们去过了医院并且没有得肺病.

2.父亲和儿子做的这个"游戏"的结果让父亲满意,他让儿子相信了他没有得肺病,也让他的妻子相信他去过医院检查没有得肺病,一个善意得谎言.

好一朵木槿好、答案????

1、前两个“偶然”是指随意的、漫不经心的;后一个“偶然”是指出乎意料的;或:顽强、自在的。(意思对即可)(3分)??

2、以前我有“美人蕉不美”的说法。(2分)????

3、三个点,每个点一分。(3分)??①“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 ②我家所经历的“死别的悲痛”,“又面临少年人的生之困惑”; ③“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

4、(11)段的是解说产生“震憾”的原因;(12)段突出强调木槿花的“悲壮”或突出木槿花在重压之下顽强????挣扎的勇气。(意思对即可)(3分)??

5、木槿花奇特,不娇气,在重压之下顽强挣扎,不畏艰难,能够面对一切苦难。(意思对即可)(3分) 被遗弃的稻草答案:

17.文中的哪些具体内容可以说明稻草被人遗忘了?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3分) 答:(1)人们预备将它挑回去,但忙完后,稻草仍堆在田埂上。(2)人们歇息时突然记起它,

但走了就再也不见踪影。(3)任凭稻草由黄变白,腐烂消亡。

18.第③段中加点的词语“颤栗”在文中是什么意思?(2分)

答:因兴奋而颤动

19.大雪之后,稻草“将压了厚厚一层雪的田埂撑起一个曲线”说明了什么?(2分)

答:说明稻草不肯屈服于恶劣的环境,不甘心被遗忘。

20.文章第⑥段写道:“高高的如盼望着什么的稻草堆也消磨下去。”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稻

草都在盼望些什么。(3分)

答:盼望被发现,盼望被利用,盼望实现自身价值。

21.作者在文章结尾写“腐草中己种出了一朵油菜花”的目的是什么?(3分)

答:表明那垛稻草虽已腐烂,却滋养了新的生命,它以另一种方式实现了自身价值。

寒冷的味道

11.体现在寒冷带来肉体上的疼痛和精神上的振奋坚强两个方面。????评分标准:4分,每一方面2分。如用文中原句“寒冷培育的疼痛真是刻骨铭心”和“寒冷,每每使我们的精神处于一种振奋的状态,使我们更能承受人生的风霜雨雪”回答也可。????

12.孩子们生命的潜质不能得到发挥,不能像草木那样蓬勃成人间壮丽的景色(仅照抄原句扣1分)。????评分标准:3分。如答“将在不知冷暖的状态下变得弱不禁风”也对。如用自己的话概括,意对即可。????

13.⑴“一丝不苟”本义是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用在这里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风一个劲地往“我”身上吹的情形,表现了天气非常寒冷。????⑵“开小差”本义是比喻思想不集中,用在这里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过了下雪的季节,雪还没????下的情形,富有情趣。评分标准:3分。写出表达的内容,得2分;写出表达的生动形象性,得1分。??

14.寒冷意味着挫折和苦难,它就像盐一样,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东西。????评分标准:3分。写出“寒冷”的含义,得1分;写出 “必不可少”得2分。????

15.示例:生活中经常听到这样的事,父母只要孩子好好读书,不让孩子吃一点苦,我想这样做是不对的。如果一个人从小就缺乏锻炼,从未吃过苦,长大后又怎么能承受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呢?其实挫折磨难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

春天的第一朵鲜花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①滞重(zhì)②冷洌(liè)

2.文中哪两个词表达了作者看见春天第一朵鲜花是的心情?(1分)

激动、颤栗。

3.“春天第一朵鲜花”的经历引发了作者对往事是回想,请概括“回想”的主要内容。(3分)

生命旅程中经历的一次次艰辛和喜悦;在涪江边散步时思考(体味)涪江在抵达嘉陵江(汇入长江)前的艰辛历程,其它相近的答案,视概括准确、语言通顺酌情给分

4.找出文中揭示全文主旨的语句;再从你的积累里,写出一句与主旨句含义相同或相近的名言名句。(4分)

在任何一种博大的辉煌背后,都掩藏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苦痛和艰辛。含义相同或相近的名言名句,只要能强调“过程”重要性即可。例如: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③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④马克思的“……只有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能到达光辉和顶点。”(只要能看出是引用这句,不论是否完整)

5.作批注的读书方法,能及时记录并表达出我们读文章时的思考、感悟。或以谈感悟理解,后生发联想,或赏析表达特色,或质疑问难;要求紧扣文章内容,表达通畅简洁。参照示

例,任选文中一画线句(标有序号)作批注。(3分)

示例:我们的青春,是必得要经历许多令人难以忍受的寂寞、痛苦和忧伤的浸泡,才能走向成熟和丰盈。——[批注]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选语句( )——[批注]

(所作批注,合乎要求即可)

6.春天的绿意和生机让人兴奋,而更让作者深思,动容的却是春天穿越寒冷抵达的过程。就这一点,联系自己的学习和成长实际,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略) 7.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 阅读答案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旨。

2.作者在文中所赞美的腊梅,具备怎样的精神和品质

3.作者所阐述的腊梅开花的原因是什么?

4.文章倒数第二段写道,“我把做一株腊梅的幸与不幸、欢乐与痛苦都告诉你了。现在,请你告诉我,你,还想不想做一株腊梅?”假如你就是作者的朋友,请你来回答这个问题,并说明理由。(4分)

5.文章的最后写道,“此刻,北风正在敲打着我的窗户,而我的那几株腊梅,依然在那里默默地绽蕾,默默地吐着清幽的芬芳……”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1.答案:借梅花吟咏人生,启迪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

评分:本题3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要点:①坚忍顽强②奉献牺牲③忍受寂寞

评分:本题6分,答对一个要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3.答案:我们开花,决不是为了炫耀,也不是为了献媚,只是为了向世界展现我们的风骨和气节,展现我们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评分:本题答对得2分。

4.答案举例:①想,只有像腊梅那样,经过风雨和严寒的磨砺与锻炼,人生才会完美。 ②不想,因为做腊梅太辛苦、太寂寞,有时不被人们所理解。 评分:本题4分,答“想”或“不想”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只答“想”或“不想”不说明理由不给分。

5.答案提示:作者高度赞美了腊梅不管环境多么恶劣,也不论人们是否留恋,都一如既往,展示自己的“风韵和清香”,实现着自己的价值。作者在写腊梅的同时,也在写我们的人生。

评分:本题3分,符合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访兰阅读答案??

⒗兰草(写“访兰”也正确,2分)托物言志(由物及人、由兰草及人、由物(兰草)及理等相同意思均可,1分)

⒘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只划后一分句也可,1分)样子是似乎灵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1分)

⒙纯朴(淳朴、清纯、淳厚、高雅,1分)媚俗(俗气、低俗、庸俗等,1分) ??

⒚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做人要不失真性,不媚俗。(意思相同,表述不同也给分,3分)

⒛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每句0.5分,共2分)

21.做人要不失自己本色;不见风使舵;不随波逐流;要勇敢的面对挫折;在挫折面前不低头等均可(3分)

燕子阅读答案

1.作者在文中记叙了两件事,请你各用一句话进行概括。(4分)

① ②

2.本文以“燕子”为题,但第一件事与燕子没有关系。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

3.当“父亲”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后“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你认为“父亲”“可惜”什么?(2分)

答:

4.文中划线的一段文字连用了四个问句,你认为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

5.作者通过这两件事悟出了哪些道理?(2分)

答:

6.联系作者生平,说说作者为什么“舍不得”“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2分) 答:

答案:

1.①“父亲”把《送别》中的“长亭外”误听为“长城外”。 ②“我”把“乌秋”误认为“燕子”。

2.第一件事与第二件事性质相同,都属于“美丽的错误”;作者由第一件事自然地引出了第二件事。

3.可惜那首歌唱的不是自己的家乡,可惜自己感动了这么多年竟然是听错了。

4.表现了作者突然发现“燕子”的惊喜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心中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5.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6.作者从小就远离故乡,“燕子”早已成为故乡的一种象征,寄托着作者浓郁的思乡之情,所以作者无论如何也舍不得自己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

秃的梧桐阅读答案

1.2分 憔悴 葱茏(每字0.5分) ??

2.3分 同样表示惋惜,开头说“难得活”,结尾说“不得活”,说明人们对秃梧桐的存活越来越没信心,显示出秃梧桐生存的艰难,(2分)此外在结构上有前后照应的作用。(1分) ??

3.3分 本文是以秃梧桐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答“以时间为线索 来组织材料的”或“以秃梧桐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给1分) ??

4.4分 和秃梧桐一样,其它植物也在秋天渐渐萧条,但也都在顽强地活着。这使得秃 梧桐体现出来的顽强生命力有了普遍的意义,从而拓展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答“写其它的树和花衬托出秃梧桐的顽强生命力,从而拓展和深化了文章的 中心”给4分;只答“衬托”或“深化中心”,缺乏分析,给1分) ??

5.3分 这句话是说,即使秃梧桐死了,它的种子也会将它的生命延续下去,生命是生 生不息的。 ??

6.3分 示例: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 顽强的毅力!(只要扣紧“秃梧桐”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篇二:回归本真汪遇

回归本真,重拾乐趣

——初中作文有效教学之我见

合肥市包河区第48中学滨湖校区 汪遇

【内容摘要】提到作文教学,无论是教师、家长还是学生自己都不无感慨。作文教学的现状也令人堪忧:教师教学无模式,家长指导无方法,学生写作没兴趣。可现实中,作文却又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面对这一矛盾,本文主张以《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为着眼点,提出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是作文有效教学之源,结合教材课文内容是作文有效教学之本,指导学生用故事的创意形式写“创意”作文是作文有效教学之立足点,鼓励学生写作个性作文是作文有效教学的活力之泉。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文 有效教学

【正文】

近些年来,谈到作文,教师、家长莫不大叹学生写作能力低落,教师们更是感慨学生写的作文纰漏太多,错别字连篇,病句成串;家长们也焦虑孩子的考试分数,因为作文在中高考中都占据着比较大的比重,而且市场上关于作文的辅导书和资料也是五花八门,根本无从下手做出好的选择。那该怎么办呢?笔者认为,在进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时,应该

努力使其回归到最原始、最单纯的面貌,培养学生重拾作文的乐趣和兴趣,这样才有可能实现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可是作为教师的我们都知道,作文教学的现状呈现的是如下一番景象:做教师的指导学生写作也主要是为了完成学校每学期的教学检查任务,做学生的写的作文自然也是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做教师的指导学生写作文只关注写作的技巧,做学生的写的文章内容自然也就存在着假、大、空的现象。这些景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教师指导时忽视了学生内心深处对自己、他人、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独特的情感体验与感悟,忽视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忽视了学生在成长阶段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时间一久,就导致学生作文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

一、作文内容套路化。无论碰到什么话题或主题的作文时,学生笔下呈现的内容有许多惊人相似的地方,缺乏自己鲜明的个性。如写“感恩”主题的作文时会涉及的场景有父母“背他(她)上医院”或“端牛奶进房间”,让人读来觉得像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上演相同的故事。

二、作文技巧滥用化。不管是什么文体、什么题材的文章,学生拿起笔来胸中就有了写作的“定律”:要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要采用别具一格的叙述方式如插叙、倒叙,要有一个漂亮的开头,要有一个精彩的结尾,而这些也都是我们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最常用的模式。

三、作文文字口语化。文章拼拼凑凑终于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可是不具一点美感,有时还会误用成语,病句也较多,“我”、“可是”、“有一次”等词汇频频出现,词汇积累量很少,文字过于平淡。

四、作文格局狭隘化。由于生活经验缺乏,对生活的体验也不够深刻,文章表达出来的主题和思想自然也很受局限,读来也让人感觉较为幼稚、肤浅。

也许我们应该自问: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是因为没有系统教学的教材和参考书,还是因为我们自身的内心对“作文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也没有既定的答案,还只是我们选择了走大众路线,别人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学?我们都知道,这样的做法其实都是我们成人强加给学生作文的既定模式,我们怎么说学生也就怎么做了。学生的真心话我们听不见,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我们也触摸不到,因为学生写出来的可能并不是我们所期待的作文内容,因为大多数人的潜意识里都被一些既定的模式和教学观念紧紧束缚。

那么,该如何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呢?笔者有以下几种想

法和做法:

一、用故事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小时候,我们的学生都很爱缠着自己的父母讲故事哄他们入睡,他们对故事的兴趣可见一斑;在课堂上,学生每每听自己的老师在讲述有趣的故事比听课文内容的讲解时更有兴趣、更认真了。那我们何不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打开学生写作的天窗呢?

说到讲故事,并不是很随意的事。首先教师必须自己得多阅读书籍尤其是文史哲方面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将故事更本真地传达给你的学生。如我们可以以四大名著中的个性鲜明的人物为故事的主人公,将他们的故事串联起来讲给学生听,然后让他们以此为创作蓝本来写人记事。如果这些距离现在所处的时代太远了,学生暂时接受不了,我们也不必太过心急,可以从他们熟悉的作家开始,耐心地引导他们思考,将范围转移到我们熟知的名家上来,如林海音、曹文轩、琦君、余秋雨、周国平、史铁生、路遥等。这些著名作家的作品中有许许多多的故事我们都可以借来一用,这样,既可以扩大学生文学知识的积累量,又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如写“下雪的时候”,我们先可以以故事的方式做如下引导:你喜欢下雪的季节吗?还是有其它更为特殊的感觉?当下雪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人或事呢?下雪时你最想干些什么,打雪仗、堆雪人、赏雪抑或其它?你喜欢朔方的雪还

是南国的雪?为什么?雪常被用来象征着纯洁美好,如果让你写雪,你还会写到雪的什么?

我们还可以帮助学生回忆文学作品中的关于“雪”的地方,如相关的词语有“雪中送炭”、“雪上加霜”、“狂风暴雪”、“雪照云光”等,写雪的古诗词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写雪的文章有鲁迅先生的《雪》、张岱的《湖心亭看雪》等。

二、用恒心重视学生的写作实践

现代化作文教学,必须具有新时代的鲜明特征。重视学生的写作实践,其实就是要学生个体要大胆展示自己的创作才华。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设法让学生明确写作是他们表达自我的第一需要,是一种抒发自己喜怒哀乐的独特方式,是整理自己思想、挖掘自己潜能的有效途径。

作文的实践性极强,它既需要社会生活砺炼,又需要学习技艺的磨练,是一个由信息输入到信息加工到信息输出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生活,做生活的实践者、参与者。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但由于种种原因和限制,“行万里路”不一定人人做到,但一定要求学生尽可能“读万卷书”。这也是积累的一个重要方面。

另外,社会生活色彩纷呈,变幻莫测,而课堂时间有限,课本中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又较少,只有带领学生涉猎课外,才能拓展视野,增强兴趣。笔者采用的方法有开展课前

篇三: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学导设计

【学导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作者和代表作品,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把握作者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拟人、

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及审美能力。

【学导过程】

温故知新

1.散文一般分为2.《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___________(体裁)。

探索体验

3.掌握字词

文章里面有你不熟悉的字词吧,通过努力,你能掌握吗?赶快动笔吧!

济南( ) 暖和() 发jì( ) chéng( )清 ..

看( )护妇 镶( )嵌 露( )出 着落( ) ....

水藻()zhù()蓄.

4、走近作者:

老舍(1899~1966),原名______,字______。北京满族人,老舍是他最常

用的笔名,现代著名作家。是语言大师,被誉为 “____________”。著名作品小

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和戏剧《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其中话剧《___________》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

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5.整体感知

(1) 本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由“天气”写起,通过济南

与 、 、 对比,写济南的冬天 、、 ,突出济南冬天

“”的特点,赞美它是个宝地。

(2) 第二段开始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 的描写。

(3)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 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

安适”的“理想境界”。

(4)作者紧扣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 的

山,次写的 山,再写城外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5)第五段是写冬天 的,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 之清澈、透明。

6.深入分析 研读精彩语段,学习景物描写方法。

(1)齐声诵读第3语段,思考:

① 全段的中心句是:

② 全段的层次划分是:

③ 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

④ 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

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

⑥ 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

⑦ 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2)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为题,开头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结尾又说“就是

冬天的济南”,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7.悟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古人曰: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是为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服务的。那么

作者把济南冬天的山水写得如此之美,是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呢?从哪些语言可

以看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

拓展创新

链接中考冬雨

①清晨,拉开门迈入楼道,就听到楼顶的木制盖板上有“沙沙”“吧嗒”“乒乓”的声音。

②北国的冬不就是下雪的季节吗?在这“大雪”的节令,在一场瑞雪之后,竞然下了一

场小雨!听惯了西北风的呼啸,忽然听到这雨声,让人觉得严冬已过去,又置身于春风春

雨中了。

③楼外,雨小,雾大,雨,淅淅沥沥,如丝如缕,东飘西洒,悄无声息,要不是偶有

几个大雨点,你就看不见它。冬雨虽然似乎来错了季节,却也有情,落在你的脸、脖子里,

并不给你寒意。

④冬雨会躲进雾里,跟你捉迷藏,神秘兮兮。雾蒙蒙,隐住村镇,裹住树,:宠着一个神秘的世界。近处,雾中房屋、树木、电杆,蒙蒙咙咙,影影绰绰,似海上若隐若观的

山岛,又如烟波中耸着桅杆的船舰。

⑤雾缓缓消退,树木从雾的纱幔里走出来。杨树虽已落尽了叶子,然而,男卜学在枝

头的褐色的苞头,经雨水润泽,有些膨胀,像初春欲放的苞蕾。

⑥雨更小了。人们立在雨中谈笑,小孩子们蹲在如镜的小水洼边,和自己的影子相视而

笑,指点着,戏逗着。不少人打了伞,红的、黄的、草绿的、天蓝的??绘着各种图案,

远看,仿佛翩翩的彩蝶。

⑦应该说,在北国,冬雨总该是不正常的,而这“不正常”却也别有情愫,启发了我的

新思维,让我体味到造物主的“不拘一格”。冬雨不是老皇历,老皇历有些页码念不得了。

不是吗,这几年,在不少发愤图强、追求高远境界的人们的心里,严寒的冬在缩短着,温

暖的春在提前着,炎热的夏和金灿灿的秋似乎在延长着。

⑧既然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冬雨,你该是春的急先锋、春的精灵,你引起我

对春的向往和呼唤,让我早早地盼春来。你牵着我的思绪超越了一个严寒的没有绿野和鲜

花的季节,让我似乎看到一个万紫千红的季节已经早早来临。

9. (1)①②③段依次从觉、 觉、 觉写冬雨给人们带来的美

好感受,④⑤⑥段分别写雨中的 、 和 ,充

满了诗情画意。

(2)④段主要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写雨中的雾,请简要说说这两种修辞手法在

此段中的表达作用。

(3)②段“在一场瑞雪之后,竟然下了一场小雨”中的“竟然”二字是针对

“ ”而言的。

(4)⑦段“冬雨不是老皇历,老皇历有些页码念不得了”中的“老皇历”是指 ;

“老皇历有些页码念不得了”的特殊含义是 。

(5)本文和课文《济南的冬天》描绘的都是我国北方冬天的景色,一是写冬天的雨,一是

写冬天的雪。但二者所表达的感情,又有所不同。请你将不同处指出来。

9.(1)听、视、触、雾、树、木、人(2)略(3)北国的冬不就是下雪的季节吗?

(4)北国的冬本是下雪的 陈旧的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生活实际了。(意思对即可)

(5)本文主要赞扬了冬雨,冬雨是“春的急先锋,春的精灵”,赞扬冬雨给大地带来了勃勃

生机。而课文通过写济南“温晴”的特征,抒发了热爱祖国河山之情。

【学导反思】

学的反思

导的反思

答案:

1.叙事散文、散文、写景散文

2. 2.写景散文 3.jǐ huo 髻 澄 kān xiāng lòu zhuó zǎo zhù

4.舒庆春、舍予、人民艺术家、《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

《茶馆》

5.(1)北平、伦敦、热带、无风声、响晴、温情、温情 (2)山水

(3)拟人 (4)阳光朗照、薄雪覆盖、远(5)水色、水 6.(1)明确:

① 最妙是下点小雪呀。

② 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③ 矮松 山尖 草色 阳光

④ 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⑤ 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⑥ 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⑦ 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

(2)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为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济南的冬天,给作者的印象是“温晴”,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一独特的角度来写冬天的济南的,让人感觉济南给人的印象却是如此。那温和的天气,那青山、绿水、蓝天真是令人陶醉。

7.作者在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时,处处流露出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如:“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直接抒发感情)“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创造意境,流露深情) “树尖上顶着一髺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

8.提示: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图,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下雪的季节的相关文章推荐》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0451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下雪的季节的相关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
  • 下雪的季节的相关文章推荐

    9篇阅读答案父亲的游戏阅读答案(16、18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中“游戏”的主要内容。。(2)你认为文章末句父亲“满足和幸福”的原因是什么。。1 先让儿子相信安检仪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