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中国教育模式的悲哀 正文

中国教育模式的悲哀

2017-03-08 07:15:28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中国教育的悲哀

中国教育的悲哀

(原标题:再说我们有的,缺的和可以身体力行的--仍从跳楼自杀事件说起) 作者:Mona Feng 于 2004-07-29

多伦多在不到三周的时间,发生两起华裔移民自杀案,且都是采取跳楼的方式,虽然两者的具体情况,原因一定有所不同。从新闻的角度,颇有巧合之感。如网上一位同胞指出:“这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我还想加一句 “ 如果我们不理性的寻找深层的原由并加强自我教育和引导。”

我个人认为,从表面上看, 这是移民后的处境造成的,但真正的原因是中国多年的所谓精英教育所至。

前不久, 在报上读到一篇文章,讲的是在中国高校的学生普遍鄙视平凡的工作和劳动阶层,包括含辛茹苦供养自己的父母。 今天,恰好读到另一则报道, 讲的是一个大陆女孩,技校毕业后,以变个更漂亮的脸蛋找更好的高薪工作为由,居然要求靠耕田为生的亲父为其整容筹资去卖肾。如果读者留心的话,类似的例子仅见报道的就相当不少,这其中,自然有家庭愚昧的娇宠之原因,古人说: 子不教, 父之过。父母即使没有直接教给孩子求生之技,至少应教给孩子质朴做人的德行。

中国古时候, 有修身齐家治国之说, 所谓修身,依我的理解就是学做人。那时的修身之道, 是根源于孔孟之道。,是孔子的“仁,义,礼,智,信”和孟子的“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当时士大夫们崇尚的是达则兼济下,穷则独善其身。“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虽然孔孟之道的道德守则曾支撑中国几千年之久。然而, 当今大陆,这些中国文化中的精髓已离我们远去,汹涌如潮的西方文化却又只被模仿,复制了些糟粕。当国人将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道德,如善良, 如正直, 如真诚, 如仁爱,如守信全部消解在无尽的物欲,人欲,权欲中时,我们给学生,孩子们的当然就只剩下物欲横流,见钱眼开,欺诈为荣,自私,冷血,对不公的麻木,对生命的漠视,对人性的抛弃,。一旦达不到个人的期望或目的,不是找他人垫背,就是自暴自弃。自杀是放弃生命的极端例子。中国各地的大学生,海外大、小留学生中的恶性事件层出不穷就是眼前的沾满鲜血的残酷事实。

而中国的学校教育,社会的误导,尤其是成人一代的快餐文化对孩子的恶劣影响,无疑是罪责难逃。其中学校教育应承担相当的责任。君不见,中国的教育最大的悲哀和失败还不是即不成才也不成器,而是不成人。当一些脊椎类既不是人也不是动物的时候是什麽?是恶魔。

近代的中国虽然推崇“吃得苦中苦,方做人上人”,尚且有吃得苦中苦的前提。现代的中国是苦也不想吃,责也不想负,只想唯我所有,唯我所用。从精神到物质,从手段到目的,拿来主义盛行,而且全社会习以为常。这才有了这样的故事:在大陆某高校,三位不了解中国教育真相的新外籍女教师,在发现所教班级全班学生集体作弊后,外籍女教师们请求学校重考却被以“法不责众”为由驳回,无奈下,三位女教师流泪向学生请求,“请你们先学习做一个诚实的人,因为所有的试题只要稍加复习都是可以通过的” 做人的教育在中国如果不是完全的失败,至少是完全的缺失。

听到过不少移民都抱怨过西方的中小学教育不及中国好。其实如果深度地比较一下中西方教育的本质差异,我们就不难发现,西方学校教育的前提是承认和强调每一个人都是特殊的。在幼儿园或学前班,你都会看到一句话“ I AM SPECIAL。”,西方教育强调上天给予每一个人与众不同的天赋。因此,每一个人的个性和尊严都应平等的受到尊重和保护。 相反,中国的教育说好听一点是“育才“教育,实际上,中国的育才还只停留在对死板知识“知”的层次,离“会” 和“能”还有不小距离。高分低能是普遍现象。然而,社会、

教育体系推崇的是学业就是一切,成绩好就是成功。进而,工作体面,才是成功,人生一切的成功和失败均是由外在的评价来决定,完全没有对个体价值的肯定和认同。人生的价值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实质上变为成绩单或工资单,这便有了得势得志的精英鄙视相对不那麽得势得志的和弱势的群体。一旦生命的价值被华丽的衣衫取代,那麽披有华丽的衣衫,就值得活,没有它,或是巧夺豪取,或是轻易放弃,完全没有人的概念和生命的内在价值。很自然,一旦当自己也处与逆境,落入弱势,则不是唉声叹气,就是怨天尤人,进而瞧不起自己,再进而放弃自己,是再自然不过的结果。

中国的教育从体制到本质都是为了让你做人上人,而不是如西方的文明教育是为了让社会最终达到人人平等的境界。什麽是人上人?就是你的命比别人的命贵,在中国这样不平等的社会里,贵人为了自身的利益可以践踏非贵人的利益。在这样的长期向恶,而非长期向善的环境影响下,年轻的生灵失去良心和人性,对别人的生命不尊重,一旦落魄,也难对自己的生命珍惜。

我的看法是:教育的本质目的应是帮助一个蒙胧的个体成为一个独特的有良知,有自信,对生活有感恩之心,有公平思想的人,是帮助一个人成为他自己。而不是以拥有技能和知识为主要目的的系统产品,我认为这是中国有太多不公平的甚至非人性的事,海内外有太多短视的,急功近利的商业行为,太多不快乐又麻木的知识分子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我认为教育应是树人为首(正直的人品),养胆(个人内在价值与自信)为次,然后才是培技(Knowledge & Skill) 。中国是反其道而为之,本末倒置。其实当一个人确立了她或他的独特的价值,其他的自然会水到渠成。

我们当然可以找出诸如中国的现状,制度,贫困等等种种理由来解释,但这显然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我们不能忘了,任何人类的文化产物都是自产自消的。

精英教育思想污染下的心灵,既然可以因由贵贱而轻易地忽略掉别人,也不难同样因由贵贱而忽略掉自己,即使是来到加拿大这样以生命的价值为至高无上的文明文化和制度中。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早前游历英国牛津大学时看到的两句话:

一句是: The more I study, the more I know. The more I know, the more I forget. The more I forget, the less I know. So why study?

另一句是:If who I am is what I have and what I have is lost, then who am I ?

我相信,无论是中西教育都将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尤其是小孩;接触一种文化,自然会影响一个人成就一生的IDENTITY和价值观。而一个人,如果失去自己的IDENTITY和价值观是很悲哀的。对于海外华裔,如能够不失去对中华古老文化的皈依,又有西方文明的依托是非常幸运的。没有这些精神上的东西,要成为优秀自信成功的华裔,是很难的,也是极其不幸的。

人从出生便面临死亡的人生终极。但要活得其所,也要死得其所。人的一生中有众多无法预料的苦难悲伤,来自健康的,情感的,经济的,人际的,工作和事业的等等,有时就宛如层层乌云罩顶,铺天盖地的向你压下来。但是乌云会过的, 雨后天会晴。重要的是坚信你自己。失败不可怕,犯错不可怕,潦倒不可怕,得癌症不可怕,失去亲人不可怕,失业更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珍惜生命的心,包括别人的和自己的生命!

那麽,让我们从珍惜生命做起。珍惜今天的每一分钟,珍惜亲人的每一份爱,珍惜朋友的每一份情,珍惜Mother Nature的每一草一木,珍惜劳动挣来的每一个铜板,最重要的,尊重生命!

篇二:中国应试教育的现状与悲哀

中国应试教育的现状与悲哀

时间: 2010-05-15 02:56:24 | [<<] [>>]

摘 要: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中有应试教育倾向,使之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激烈的升学竞争,导致学生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之走向极端;导致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化、传统化;阻碍学生的发展等等。使当前教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解决好应试教育带来的问题,采取一些与之相适合的措施,使教育体制更为完善,从而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关键词 :应试教育、能力、观念、素质

1应试教育的弊端

1. 1应试教育中激烈的升学竞争,使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从素质教育提出至今,始终存在着激烈的争论。我们现在提出要全面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要普及义务教育,不要重少数轻多数。但仍有不少同志提倡他的“应试教育”,鼓吹要理直气壮追求升学率,搞英才教育,对“应试教育”产生的触目惊心的后果,竟然熟视无睹。然而“应试教育”引发的恶性案例,一次又一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从1985年以来,各类恶性案件从来没有断过,例如1985年某市发生了十二岁女生隋某因父母逼迫考高分服毒自杀案件。

1987年11岁小学生夏斐因考试未得高分,被母亲活活打死,母亲在狱中自杀,从而使一个家庭从社会上消失了。

1990年4月,某高中女生邓某某,因照顾重病的父亲导致成绩下降,被学校列为计划外学生,要交500元学费,服农药自杀。

1992 年4月,《解放日报》有一期情况简报报导,在分数与升学率重压下,有多名中小学生自杀。

1995 年1月,某中学女生毛某某因不堪忍受教师罚抄作业,服毒自杀。

1995 年4月,某小学生刘某某考试成绩略低,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不适当的批评,跳楼自杀。

1995年5月,某大学附中一女生因考试成绩差,受到老师的冷落,上吊自杀。

1995年6月,某初中学生李某因违反学校早读不能看课外书的规定被学校老师罚款和打骂,自杀。

1996年6月,某县13岁小学生郭某某因考试成绩差,被老师罚款,在外游荡两天后回家服毒自杀。

1996年10月,某市学生周某因参加数学奥林匹克赛被淘汰,在教室上吊自杀。

1996年12月,某市13岁小学生王某因停电,作业未完成,被老师罚款,服毒自杀。 1997年3月,某市高三的林某因考试压力大,写了一份遗书,放煤气自杀。

2000年 , 浙江金华四中学生徐力杀母事件。

上述这些事件都是不该发生的,但是已经发生了,而且还在继续发生。到底是谁的过错呢?家长?校长?教师?家长望子成龙何错之有,校长从严治校责无旁贷,教师呕心沥血更是劳而忘私啊。但一旦出了恶性事件,在震惊、感叹、并引发一阵议论后,谁也不愿承担一点责任,往往以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差,缺乏抗挫折能力等借口来平息事端,对事件发生的原因往往缺乏认真深入的分析研究。好,就承认是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差,缺乏抗挫折能力,那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这应值得我们深思。

1.2应试教育导致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化、传统化

近几年来,虽然有一些青年教师从师范院校走上农村中小学教育岗位,给教育战线“输入了新鲜的血液”,但仍然微不足道。教师队伍素质总体水平不高,难以给农村学校带来生机与活力。原有的老教师在应试教育中对教学产生了所谓的“经验”,他们教法相对陈旧、思想保守、缺乏对教育改革心,教学手段落后,人才培养目标与时代发展需要不相适应,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都是重智轻德,忽视对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课堂采取“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式。陈旧的教学方法根本不能适应新时代中学生的需要、不适应学生年龄掌握知识的特点。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兴趣,平时搞“题海战”使学生成了解题的机器。总是频繁统考、统测,搞分数排队,而使学生成了考试的奴隶,学生常常处于一种精神压抑下的苦学、厌学,甚至逃学、弃学,从而使学生身心健康受到极大伤害。而一些青年教师,由于刚走上工作岗位,本想采用一套新的教学方法,但被考试所逼,又缺乏教学经验,最后不得不向应试教育低头。也只好沿着一些老教师走过的路前进,搞起“应试教育”,学习他们所谓的教学经验。

1.3应试教育阻碍学生的发展,使之不能适应社会

“应试教育”是以应试为目标,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并围绕考试来构建教学体系,安排教学内容的教育。它偏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其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使学生除了只会解题,而无其他方面的能力如无解决问题的能力、无交流的能力、无推理的能力以及了解知识和联系实际等终生受益的能力。使学生中普遍存在“高分低能”的现象。也就是说,学习成绩很优秀,但无其他方面的能力,如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吃苦耐劳的能力等。就拿化学这门学科来说,化学本来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而一些学生虽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无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只懂得照搬书本,不知如何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探索,去发明创造。也不能对一些实验装置提出问题,加以改进、创新。对一些知识没有怀疑的态度一味地相信书本,认为书上说的、老师讲的都是对的,没有创新意识。这叫我们的学生如何去适应社会的发展,如何来迎接未来的挑战?

2、对存在应试教育的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中升学竞争大,教师的“填鸭式”、“满堂灌”、“题海战术”等教学方式,造成这些问题主要是当前基础教育中有应试教育倾向,而存在应试倾向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2.1英才教育体制急功近利

在1986年实施义务教育以前,我国教育实施的是层层选拔、层层淘汰的英才教育体制。由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升学得人数逐级递减,成金字塔式。目前,大学招生人数在同龄人当中,大约仅为9 %左右,升学竞争之激烈是可想而知的。

2.2就业压力大

目前,除了上大学,能找到理想的岗位外,其他的就业渠道多半不畅通。非大学生能否就业,还常常取决于其家长的地位、权力、关系或是金钱来决定。因此这也是众多家长逼迫子女考高分的原因。

2.3人事制度对学历的不适当要求,加剧了升学竞争

现在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一味追求高学历的结果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现在各行各业都在提高学历层次,连普通劳动者的岗位也开始不让义务教育毕业生就业。甚至不恰当地规定不许初、高中毕业生直接进入劳动市场。对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来讲,要开拓就业渠道,不能仅凭学历。

当前这种用人制度使得仅受九年义务教育的人难以找到工作岗位,大大局限了其生存空间。我们现在的文凭,尽管是低工资,但从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这张文凭关系到普级、调资、提干、分房、就业、评职称,而且还能惠及家属,价值是很高的。难怪人们说,21世纪,大

学本科生是人生的起跑线。可见,对文凭的追求已达到非常激烈的程度。

唯学历论曾经给日本带来许多问题,对此,日本已开始反思这些问题。目前,我们尚未达到唯学历论的时代,但对学历的追求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为此,我们应有高度警惕。

2.4城乡差别大

中国的许多问题都与此有关,农民收入比较低,劳动条件差,工作强度大,生活较贫困。农民的子女希望跳出农门。原来还可以通过参军,招工等渠道,现在农民的子女改变世世代代做农民的方式大概就只有考大学这一条出路了。虽然大学不包分配,但毕业后工作还是有保障的。这都是造成升学竞争的重要原因。

以上种种原因,都使升学竞争十分激烈,以至于各种矛盾转化为压力,压到学校身上。并出现地方行政长官以升学率高作为自己的政绩,还存在着教育局长因升学率下降而被撤职的现象。完成升学指标有奖励,完不成指标就得受罚;局长把指标分给校长,校长又把升学指标分到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尽管我们认为这样做是不对的,发现了要处理的,但事实上是屡禁不止的。因此形成这样一种局面;政府部门压教育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压学校,学校压教师,教师压学生,而且还有家长压学生,排名次就是其中一种重要手段。家长、老师和学校利用种种手段对学生施加压力,学生的生存空间如此不宽松,怎么能谈得上生动活泼地发展,怎么能谈得上主动发展,又怎么能谈得上培养创新人才?这种层层施压,最后都压加在学生的身上,势必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

3、避免应试教育而采取的对策

3.1改革考试制度和考试方法

由于升学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应付考试,学校各种各样的统考、统测、模拟、摸底、期中、期末考试以及各种会考,使中小学逐渐陷入了深重的考试灾难。而这些年考试已经异化为束缚中小学的手段,束缚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手脚的绳索。校长、教师手脚束缚后,传授科学知识的过程就变得不科学了,学习科学知识的人也变得痛苦了。

所以要对考试制度和考试方法进行切实的改革。首先,应淡化考试的选拔作用,增强考试作为检查教与学得失的评价功能。其次,考试题目数量要减少,内容要科学,着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尤其是要取消用来给学校,给教师或学生排名次,并借此给予奖惩的各种统考统测的考试方法。把考试作为一种手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原则是“注重知识,突出主力,加强平时,取消期中,淡化期末”。再次,考试形式采取口头测试与阅读测试相结合;听力测试与动手操作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学生的成绩可采取等级+特长+评语的形式,使学生了解自己。

高考的改革,我认为应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改变目前的高度集中,一卷定终生的做法,进行多种考试模式实验,使试卷题多样化。二是由主要考查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了什么转向为检验学生是否具有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能力。

3.2实行教学改革

改革教学模式,由以往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是灌输—接受,而学生学习方式基本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变为以“引导—探究—发展”作为教与学的基本模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新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我认为可构建如下模式:

以“引导—探究—发展”作为教与学的基本模式

引 导 —— →探 究 —— →发 展

∣ ∣∣

∣ ————————— ∣

↓ ||||| ↓

指 提 设 实 表 交 自

引 出 计 施 达 流 主

诱 问 方 探 结 评 发

导 题 案 索 果 价 展

此模式以问题为中心,侧重于让学生“独立钻研”“合作探索”“充分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营造支持学习的积极心理氛围,放弃对课堂教学的信息垄断权,把“知情权”还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 ——采用现代教学手段。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利用广播、电视、因特网、卫星通讯等多种方式实施“校校通”工程,逐步形成信息技术教育的“天罗地网”加大信息技术课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力度,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

——改革教学体制。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一位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既可以满足培养普通劳动者的需求,也可以满足造就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要提倡愉快教育就是指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学生的积极情绪,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把学习变成为一个愉快的过程,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课程设置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除了智力因素的提高外,还要提高非智力因素。

3.3转变教育思想,树立新观念——教学的指向

所谓观念,简单地说是人对事物的某种看法,比如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已是现代教学论公认的结论,可以说是人们对教学的一种观念。

——教师要树立新观念。 在课堂教学中所有的事物都应当是学生认知的客体,课堂教学中一切活动都应当以学生的现实成长需要和未来发展为中心,要彻底改变搞应试教育形成的思维定式和所谓的经验:认为学校教育,就是教学生掌握顺利通过考试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毕业或升学考试中得高分获得好成绩。在教学中还要改变自己的角色,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重新认识学生,让自己成为教学和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具有活动意义的学习环境和内容,才能使学生有可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体验相应知识形成过程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信息的编排者。教师可提供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信息,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不仅反映了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也反映了教师对课程理论的转变。教师由重视知识的灌输到更多地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再单纯地追求学科本身的完备性和知识的覆盖面,还把学生的发展和引导学生学习作为根本理念。使每一位学生面向终生教育,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以培养学生可以终生受益的能力为目标。

——教育主观部门以及学校的领导要树立新观念。不要只注重考分第一、追求升学率第一。因为他们的观念,往往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我们搞教学的老师和学校的教学模式;使一些想搞素质教育的教师在外界压力下、分数第一的压力下,而不得不低头,从事应试教育。 ——学生家长也要改变原来的旧观念、树立新观念。不要一味迫使孩子去追求分数的高低,强迫式的学习,要给孩子更多空间,要理解支持他们的想法,逐步引导他们,让他们去发展自己的特长,培养各自的爱好,使他们的自我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3.4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必须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创新素质。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我国加入WTO后,我们的现行教育则重点培养“十 ”字型人才,其特点不仅知识面宽和专,而且敢于冒尖即富有创新精神。所以创新型人才的培

养需要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

——调整知识结构。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结构。首先,教师要坚持自觉学习和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一方面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和修养,使之与现代教育相适应,实现教育思想现代化。另一方面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兼收并蓄达到厚实的程度,掌握开展素质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学会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其次,深化知识改革,要做到“博”、“专”的统一,由以知识更新为主向知识更新与能力增长并举转变,切实培养教师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开放型和研究型素质。教师要立足讲坛,放眼世界,善于吸收世界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吸取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特别是要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教育发展和管理成功经验,以及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当代科学技术文化最新发展的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注意研究教学改革问题和专业学术前沿性问题,达到“以研促教,教研相长”从而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结束语:

教师要时时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终生学习的意识;拥有新的教学方式,新的教学技能;保持开放的心态,在改革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创新意识来不断适应新的教学需

篇三:中国教师的悲哀

先说说现状:在中国现在的教育制度下,高中老师可以说是最辛苦的物种。我爸常年担任毕业班的班主任,早查自习晚查寝是避免不了的事情;又教的是数学,在所有学科里晚自习是最多的。我小的时候我妈工作在异地,周末才能回家。我一直都是爸爸带,他除了管我一日三餐之外我基本上处于放养阶段。高中教师这个职业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太多个人时间的。好多人一听到我是教师子女就会立马反应说「啊,那你成绩肯定很好吧,家里有人可以辅导真好」之类的,但是真相是,我知道的好多业务优秀的教师每次都要感叹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因为他们真的,太!忙!了!非班主任可能还好一点,班主任的话,前面已经说过,早查自习晚查寝是常态,在某些升学压力比较大的且有住校生的学校,这可能意味着5点半起床,11点半才能休息。在这个区间内,基本全是工作时间。至于大多数人眼中的寒暑假休息,对不起,我只能说在现有高考模式的压力下,绝大多数高中老师都不可能。学校会组织各种名目的补课,把法定假期排的满满的。我还记得我上高三那年的寒假,腊月二十八放假,正月初五开学,学校还嫌我们放得多,说省城名校正月初三就开学了。

不仅忙,教师这个职业所担负的责任重,社会期望也高。任何一个职业都会有业务精良责任心强的人,也有混饭吃的庸碌之辈。偏偏这一点,大家不允许在老师这个职业里存在。这是一个需要激情的职业,但是再有激情的人,同一套教材一年年反反复复的教,同样的话一年年反反复复的说,久而久之都会有些倦怠。另外青春期的学生都或多

或少的有点中二病,外向一点的容易叛逆,内向一点的容易玻璃心,老师需要担负的责任也重大。举个叛逆的栗子:我爸曾经半夜三更被值勤保安打电话叫醒,说有学生偷跑出去上网了,他和当天另外一个值日的老师就在学校附近的网吧一个一个大海捞针的找,到第二天清晨找到人处理完之后才回家,匆匆吃了个早饭就又去查早自习去了,直到晚上才休息,我和我妈都心疼的要命。玻璃心的栗子更多,要不然哪里会有那么多花季少年少女跳楼的新闻。社会对教师这个职业赋予的道德意义太高,稍有不慎就是千夫所指。这几年舆论环境普遍不好,老师们也很无奈。

教师这个职业发不了财,也饿不死人。会被一些人痛骂,也会被一些人怀念。「桃李满天下」这件事情虽然被很多人嘲笑过,但也真的有人为它奋斗了一生。

回归题目,题主问大家如何看待教师这个职业,我作为教师子女,小时候的梦想曾经就是做一名老师,觉得讲台上的人特别洋气。长大的过程中才渐渐意识到老师也是人,对学生来说神圣的位置对他们来说就是糊口的工作。讲台上风度翩翩妙语连珠的,下了讲台勾心斗角调戏女同事的事情也照样有。并且老师几乎是我见过最容易安于现状的一个群体。也许是因为他们常年处在教育人的位置上,常年在口舌上居高临下难逢对手,看不到自身局限,很容易不思进取,小富即安,油盐不进。我成长环境中所看到的一切坚定了我不会当老师的选择。但我可能相对普通人来说更能体谅老师这份职业的艰辛,对那些坚持在一线教学岗位上的老师们,我始终怀有敬意。

总结起来: 高中教师是个吃良心饭的职业,但说到底,也只是个职业而已


中国教育模式的悲哀》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0330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中国教育模式的悲哀
相关文章
  • 中国教育模式的悲哀

    中国教育的悲哀中国教育的悲哀(原标题:再说我们有的,缺的和可以身体力行的--仍从跳楼自杀事件说起)作者:MonaFeng于2004-07-29多伦多在不到三周的时间,发生两起华裔移民自...